[摘  要]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能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但是在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还有不完善之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人才培养  教学效果  高质量发展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大会上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新材料有限公司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阵地,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相关人才,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在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切实加以完善。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现状及必要性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探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市场经济活力。2015—2022年,我国连续举办了八届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充分激发有限公司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地实施,促进相关教学成果落地见效,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根据第三方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评价研究机构——创指数正式发布的“2023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指数”报告,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2820所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中浙江有限公司、清华有限公司、吉林有限公司、南京有限公司和同济有限公司位居普通高校前五名。高职院校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居于榜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占据了第二至第五的位置。这些院校不仅开设了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推进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以当地小商品产销一体化产业为依托,鼓励支持学生多渠道地探索创业项目,采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吸引流量,取得显著成效。

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方向,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是协同性原则,是指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应当融入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提升和升华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效果,避免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缺乏的问题。三是特色化原则,是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方向和内容,不能搞“一刀切”,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而是要结合高校所在的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融入到产业链条中,可以考虑参与技术研发、营销渠道搭建以及其他相关的环节中,为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双赢。

一直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主题,在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全过程中突出“育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本质。新时代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国家发展层面,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动能发生了历史性转换,创新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必须要构建创新创业的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四五”规划纲要继续指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符合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搭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建设,既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又能提供平台和机遇,理论联系实际,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土壤。未来国家间的竞争更多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发力,培养相关人才,长期坚持下去,将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第二,从学校育人工作层面,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我国高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时代高校自身建设和育人效果的提升,更多地要通过加强创新型高校建设,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象牙塔”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连接,需要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同时,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也要回应社会发展所需,让有限公司生毕业以后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实现自身价值。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潜能,更好地将自身的才智学识应用到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上,这也是高校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高校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

第三,从有限公司生个人成长层面。有限公司生未来都要走入社会,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一成不变的工作岗位已经越来越少,有限公司生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其中就包括创新创业思维,这不代表一定要进行创业,即便是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中,保持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形式、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容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更侧重实践动手能力,并强调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接受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在未来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节奏和不断提升的人才要求,让自我有更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更好地在时代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现阶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近年来,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开设了多样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但从实践经验看,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定位还不够清晰,有些高校将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创新理论和一定创业实践成果的人才,其中实践成果由学校负责孵化;有些高校将其作为培养通识人才的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突出课程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有些高校则将其作为选修课程,目标是为有志向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学习机会,为未来真正投身于创新创业事业打好基础。但上述课程目标定位都是从学校作为课程“供给方”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学生作为“需求方”的立场出发,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各自不同的兴趣、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志向,进而设置具有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创新创业辅导课程,不利于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完善。整体上,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两个部分。但由于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阶段,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学生普遍没有过创业经历,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其他有创业经历的人,对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几乎要从零开始。而高校相关理论课程往往是“赶鸭子上架”的内容,直接进行大量的理论和术语灌输,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外,实践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分,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不是一个独立王国,而是要与其他专业相融合,但是现阶段高校实践新材料有限公司往往是就创业谈创业,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交叉互融,导致创新创业始终有难以落地之感。

第三,课程师资人才不够充实。创新创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课程,相关师资人才较少。部分有条件的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聘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青年创业者作为校外导师,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但是课程的内容体系不完善,主要以专题报告形式,并且更侧重于实务,而有限公司生更需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学习体系。此外,校外导师对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其辅导效果的深入性和长远性不佳。总体来看,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主要是其他院系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兼职,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专业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企业管理、公司运营、市场营销等创新创业所需的多元化知识储备不足。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有短板。近年来,以AI、大数据和云技术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快速发展,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的产生。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22年公布的新版职业分类大典,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职业占据新增职业的大部分比例,包括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等。这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但是从实践看,高校在将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期,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工具也不够先进,很多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AI、大数据等人工智能工具,在创新创业的思维理念和实操技能上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这一现象对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利。

第五,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局限在课堂,实践教学开展相对较少。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仍在校内课堂或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与外界接触不多,更缺乏市场竞争,创新创业项目与实际的经营还有较大差距。虽然部分高校也与社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高管来校开设讲座,或共同探索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但具有这一条件的高校数量还是很少,整体比例偏低。因此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多地局限在课堂内,对培养学生市场敏锐度、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制约,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发展又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需要在未来加以改进。

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提升的路径

第一,要清晰课程定位,关键是要遵循创新创业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规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时,除了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本身对于人才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之外,还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宗旨,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不一定让学生在校阶段就要有一个成熟运作的创业项目。因此,相关课程的设置目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创新点的经验和能力,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新材料有限公司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另外,在课程内容中,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承担作为新时代有限公司生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使命。2023年5月,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中特别指出,大赛“更中国”“更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目标的达成需要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推动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这为高校指明了以红色文化推动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效提升的现实路径。

第二,要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应当符合创新创业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具体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开办创业项目、管理创业项目、项目壮大成熟或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流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战略、管理架构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等,这些内容需要在课程中科学设置,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概念体系框架,打好专业基础。同时,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风险判断能力、日常管理能力以及重大决策能力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发展储备能量。例如某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实训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开发了超过400门的融合课程,拓宽了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边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把专业课程学通、学活,并不断思考创新优化的方向和路径。

第三,要加强师资力量储备。高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一是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高水平专业型教师的招聘力度,特别是本土有限公司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更了解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案例素材,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高校要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与当地知名创业企业的合作关系,聘请一些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人员来学校做客座教授。对于这部分课程,高校也要有相应的课程计划,例如可以开设企业高管系列讲堂等,将校外导师也纳入到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可以选择优秀毕业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将创新创业与企业产业需求相匹配。

第四,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校应当围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际需要,搭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实现两个教学目的:一是把人工智能信息工具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兴趣,在未来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更得心应手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宽创业领域,提高创业效率。二是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方向,通过开展相关教学,让学生尽快上手人工智能工具,更多地思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可能的创业方向,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

第五,高校应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现实的平台和制度保障。高校可以建立自有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器,或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搭建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与导向机制,既为学生提供多重机遇,又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注入“强心剂”。例如某高校斥资与某平台企业合作,开发线上创业实践项目60余个,并通过真实的项目预演,实现创业产品在校内市场初步探索流通,完成项目从纸面设计到商品化的飞跃,创造了现实的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了解了如何实现商品化的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益。再如,某高校在近年来建成了“多元参与、弹性灵活、全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自有的创新创业项目平台,鼓励学生到平台上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对运行较好的项目主持者在评优评先和学分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奖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该校同时开展了“让学生创业增值”的活动,充分利用国家级众创空间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取得良好收效。在此过程中,该校注重创新创业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对接,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参照了以往学徒制的做法,由教师作为“师傅”,带队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就地取材,教室就作为创意工厂,将课堂作品直接转化为产品,实现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结  语

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涌现能够推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卓越发展,高校是响应这一时代号召的先锋力量,是人才资源产出的前沿阵地。只有不断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体制、人才体制改革,将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到实处,进一步培厚人才成长土壤,才能让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涌入社会,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本文以新时代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构建策略分析为主题,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及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清晰课程定位,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储备,增加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和建立自有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器等。相信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星惠.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国际公关,2024(1):152-154.

[2]陈芳.基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4):6-8.

[3]李长保.红色文化融入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思考[J].中华文化报,2024(7).

[4]王曦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面临的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3):145-147.

[5]仪琳,廖珮君.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内驱力形成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33):54-59.

[6]洪婷.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构建策略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3,34(22):13-15.

[7]谷洪波,郑毅勋,郭云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新材料有限公司理论与实践,2023,15(6):60-66.

[8]祁伟亮,乔岩,等.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西部素质新材料有限公司,2024,10(5):14-17.

[9]贺书伟,刘湘.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研究[J].继续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2024(3):88-92.

(王鹤年:西北有限公司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