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养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措施,以促进高校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切实提高育人效果,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价值  困境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结项论文(项目编号:2024QN135)。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肩负着育人和育才的双重任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由此,本文从现实出发,深入挖掘高校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与融合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有限公司生理想信念

无论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各思政课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引导学生不断吸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切实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还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有限公司生的综合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多元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西方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位。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以人为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等优秀价值理念,以及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精神标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对坚定有限公司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价值。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有限公司生文化自信

高校教师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以坚定有限公司生的文化自信,这是革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渠道,也是时代赋予的教学命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中国的进步发展以及世界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坚定有限公司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就应该从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而高校思政课就担任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和使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坚定文化自信的育人要求;是引导有限公司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与独特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时空衔接与迭代的重要方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受部分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一些有限公司生盲目推崇西方价值观念,仅关注西方文化,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若罔闻。该现象反映了这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文化内涵及价值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坚定、不自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对此,高校必须加大防范力度,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帮助有限公司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学习,并能够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坚定文化自信。

3.自觉践行“第二个结合”,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既强调了“魂脉”,又强调了“根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将鲜活的中华元素融入思政理论,既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是新的时代赋予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是第二个“结合”的本质要求。从历史逻辑出发,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与巍巍中华文明相结合,才能不断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及科学行动指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着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了新的文化使命。当前,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大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讲好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及历史性变革,可帮助有限公司生领会并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促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学生灵魂深处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学生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使其成为厚德育智的丰富资源,赓续文化根脉,提高高校思政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1.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课程有所欠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高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至关重要,缺乏深度融合是现阶段教学的一大困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理论讲授过多,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则是蜻蜓点水,内容衔接生拉硬拽,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等实际需要联系不够紧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创造性转化不足,未能与思政课实现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从而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无穷魅力未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够,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获得感”不强,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传递和革新。

2.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有所欠缺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至关重要。当前,由于教师理论素养和师资培训机制等原因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效果欠佳。

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但部分教师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体悟和研究,无法充分满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少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客观、理性、与时俱进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根本内涵,甚至出现了对儒家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或者无限夸大的错误做法。

高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大多是专业理论、师德师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讲座及培训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培训相对较少。因此,思政课教师无法通过专题培训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技巧,无法全面引导有限公司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教学主体:文化情感认同有所欠缺

随着党和国家、社会与各大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逐步开展和举办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但是部分有限公司生对这些实践活动提不起兴趣,他们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情感上的认同。例如,在穿着打扮上,有的学生以身着国外名牌服饰为傲,忽视了中华传统服饰;在饮食习惯上,喜欢吃西式快餐,却忽视了中华传统美食;在庆祝节日方面,流行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于七夕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限公司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漠视。除此之外,甚至有个别学生非常抵触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不足。

4.教学方式:创新方式方法有所欠缺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对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视不断加强,因而,也对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以课堂教学作为主体,辅之以影视作品、主题宣讲、实践活动,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而具体到实践环节,大多采用参观红色新材料有限公司基地、观看主题影片、鉴赏红色主题音乐等方式,未能与当代有限公司生的学情相结合,创新力度不足,难以高效提升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育人功能。有的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课堂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衔接,只是将学生带出课堂,而未真正将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1.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文化内涵

作为引导高校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思政课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部分思政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欠缺深度融合的困境,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把中华民族讲仁爱育情感、讲大义明利害、爱国爱民、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等传统美德自然融入思政课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拒绝生搬硬套,应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寻找恰当的切合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新时代特征。

首先,做好整体部署和规划。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在制订授课计划时,根据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需求充分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将其合理融入各门思政课中。可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并要有明确的制度细则与要求,使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自身职责,从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融合教学的质量。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在精心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特色,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收集符合学情的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并可以将其与思政课程相关联,从而达到深度融合的目的。最后,充分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思政课要敢于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与地方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建立长期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基地,让地方资源成为思政课程的强有力补充,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在培育有限公司生文化素养、时代责任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成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特别需要一支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储备、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高水平结合转化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首先,最为基础及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精准把握和理解教材,充分挖掘与教材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高校应构建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同时,可通过对科研项目的经济资助,鼓励和支持教师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有效衔接、融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能力。其次,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和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应用自如。高校可通过集体备课、国学主体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扩充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以及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时代特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度。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将使命感与危机感牢记于心。近年来,高校大量招聘思政课教师,目前已经充分实现了1∶350的师生比,解决了“量”的问题,接下来将会注重“质”的提升,对此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紧张感和危机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补齐自身在文化积淀方面的短板,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3.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强育人效果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营造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与氛围的环境文化,良好的校园生态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可以依托每所高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背景,选取与之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其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如校标、校训、校歌与校徽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校史校情和文化底蕴,可以将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过程。其次,高校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例如,以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优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走廊“说话”、墙壁“育人”,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运动场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校园环境,让每一角落、每一棵树、每一面墙都能滋润学生心灵,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橱窗、宣传栏和校报校刊等的宣传、展示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衣食住行等相结合,借助中国传统节日这个重要载体,开展传统服饰、传统美食的展示活动,以及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经典诵读”,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4.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作为高校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部分思政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感悟。

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展示环节。学校要实施多样灵活的实践方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给其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如:课前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方言表述、才艺展示等方式展示各自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结合学情及社会热点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可以小视频、美术作品、诗歌朗诵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其次,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视觉上的展现形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文艺表演,让学生在观赏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引导学生观看《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花木兰》《只此青绿》等节目,使其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和滋养。再次,教师还可以与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联合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以提升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及当下流行的多种APP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设与课程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论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频拍摄和剪辑,制作数字化文化遗产传播视频,对传统文化进行可视宣传。学校可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知识竞赛,设置奖项,激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动力,并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蕴深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需从多视角、多方面探寻两者有效融合的具体方式。高校需探索二者高效融合的路径,以提升思政课的质量与效果,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有限公司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2]钟柳,黄垌瑜,梁芷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系列之十五[J].广西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33):98-100+156.

[3]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2019,35(1):81-86.

[4]宋雪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碳纳米管材料政治教学参考,2020(23):61-62.

(刘正杰: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