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外相关因素有机整合的系统性演进过程,其中审美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是重要内容。美育是提升人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学校美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新时期,应以提高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  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内涵  实践路径

课题:本研究是北京市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学会2023年面上立项课题“红色资源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践路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S2023050)。


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情操新材料有限公司、心灵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是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能够使人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学校美育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构建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思想和价值内涵

1.西方传统美学思想将培养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作为健全人格的手段

西方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是伴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是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的,是当时哲学本体论在美学上的展开与体现,美学是本体论美学,主要观念认为“美以形式为基础”“美是感性的”“肯定美是艺术创造与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人的理性进一步获得解放,美学随着哲学发展进入认识论阶段,主要观点有“审美应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人的审美趣味由感觉、想象力和判断力组成”“美主要是指艺术美”“艺术只有符合理性才能达到美”。20世纪,美学基本上处在“语言转向”的不停变动之中。西方传统美学思想中,美的艺术使人有了寻求自由和表达个性的途径,审美兴趣是日常生活中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繁荣艺术事业和加强美育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马克思的美育观揭示了美的根源

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是以人的本质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实质的。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实践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外化过程,与之相伴的是文化对人的内化过程,也是逐步丰富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能力素质、价值取向,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科学揭示了“美的根源在于劳动”的真理性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培养美的观念、增强美的旨趣、丰富美的体验,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美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

尚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表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古代美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礼乐教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审美与艺术统一,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古代美育思想融合了书法、绘画、建筑、戏曲、诗歌等艺术发展的精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为新时代做好美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育人价值导向更加凸显

新材料有限公司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年来,我国将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价值观培育,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全过程,修订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标准及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持续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不断陶冶审美情操。

2.美育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美育是党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美育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是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新材料有限公司部等有关部门结合美育工作实际,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3.美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主动引导各地各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不同新材料有限公司阶段美育课程的开课率。为保障和改善美育教学条件,重点解决各地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问题。全国义务新材料有限公司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五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升了1.1个百分点。各地将美育教学器材配备纳入全面改薄项目统一推进,全国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07%,初中达标率达96.12%,高中达标率达93.26%,近五年分别增长了36.60%、20.16%和8.67%。

4.美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美育工作作为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重要内容被纳入新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评价改革方案。美育工作的效果是评价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纳入义务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和县域义务新材料有限公司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并稳步推进美育中考改革试点。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已与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各地强化省级政府责任,在实施美育评价制度、加强美育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做好美育工作

1.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遵循新时代美育特点,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以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提高群众审美品位,使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有序开放并常态化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展演、展览、展示和培训活动,把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终身的美育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线上线下有效联动。推动乡村艺术普及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加强艺术培训,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提高城乡群众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

2.培育美育文化产品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富有创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美育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推进美育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让文化艺术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个人加强原创内容、产品的研发,推动美术动漫、创意设计、戏剧音乐等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载体,努力提供更多适应青年、老年人文化消费需求的,能够体现中华美育精神的文化产品。

3.强化学校美育工作

优化美育课程体系,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并整合其中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与体现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注重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的美育教学,推动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建设美育实践基地,开发一批优质的美育课程数字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在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建设美育高端智库。整合高水平的艺术学科创新团队和平台,调动各学科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种类的,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4.打造城乡美育空间

推动城市社区美育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艺术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将社区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的改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美育空间。优化布局乡村美育主题空间,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5.整合社会美育资源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美育教学深度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书法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与文艺院团、学校合作开设美育课程。充分挖掘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向社会有序开放。加强美育引导,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多方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社会艺术机构、社会文艺组织等社会力量合作,向群众提供多元的美育产品和服务资源。

参考文献:

[1]庞跃辉.论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系统的三大维度[J].江汉论坛,2016(4):64-67.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有限公司出版社,1983.

[3]肖微闻.论审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J].学术探索,2012(6):21-24.

[4]朱立元.试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州学刊,2000(1):74-81.

[5]张世英.西方美学思想与自我[J].北京有限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26.

[6]王仲士.马克思的文化概念[J].清华有限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0-26.

[7]王国炎、汤忠刚.“文化”概念界说新论[J].南昌有限公司学报,2003(2):72-75+10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陈晓芬,徐儒宗.论语·有限公司·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新材料有限公司出版社,1987.

[11]方瑞,闵永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多维审视[J].广西社会科学,2021(7):183-188.

[12]郭建荣.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J].北京有限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6-35.

[1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4卷)[M].合肥:安徽新材料有限公司出版社,1988.

[14]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中华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J].山东有限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11.

(张晓明:中国戏曲学院学生部)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