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发布,继续聚焦中国“三农”工作,提出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中央一号文件着眼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强调加快打造适应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在试验田观察“武农981”生长情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自1934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农为本,扎根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创新构建“一体两翼”高素质农民育训体系,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新生力量,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现代农业生产一线劳动者。为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着蓬勃力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仲伟周说:“杨凌职院紧盯西部重点产业和干旱半干旱农业产业高端,履行国家使命,以‘双高计划’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契机,打造杨凌示范区及周边城市产业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做新农民的“孵化器”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农民自身,如何让农民向“新”发展,则在于村干部管理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提升。2016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实施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次招收50名杨凌村干部和富平高素质农民来校学习。从2019年起,该校全面开展陕西省村干部大专层次学历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已招收1971名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这些学员毕业返乡后,大多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和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胡俊鹏说:“在开展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学历工作时,我们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农民想学啥,确定我们能教啥。”该校结合高素质农民、基层村干部的发展特点和现状,在农闲季节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农忙季节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课时。紧紧围绕学历、技能、创业三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此外,该校探索形成了“学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并在多地开展推广。其中,陕西省礼泉县、蒲城县高阳镇运用此模式开展肉鸡产业扶贫,实现户均分红2000元,创造了1000余个岗位,为养殖、种植户创造利润2000余万元。实施百万头生猪“云养殖”项目建设,解决1.5万人就业,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还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建立了11个职业农民培育学院、7个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7万余人次;在陕西省内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24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基地示范型和企业带动型5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

“‘兴农’是学校成立的初衷,也是发展目标。”仲伟周说,“作为农、林、水、牧专业齐全的高校,我们要发挥优势,培养中国的现代农民,让农民职业化,振兴乡村发展。”

让技术下沉田间地头  专家催生新质生产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发挥学校农业专家优势,常年组织农业专家到陕西省各个县区、镇村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火龙果产业研发中心牛永浩说:“一个产业要想有生命力、有效益,就要有造血功能,要有利润,让农民有甜头。”他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了最新的火龙果品种“双色”,其特殊之处在于外红内白,双色分明,融合了两种火龙果品种的味道。关于产品如何推广,该校火龙果基地率先在北方地区利用大棚推广种植火龙果,打破地域限制,让“南果北种”成为现实。围绕火龙果苗培育、种植示范、技术推广,该校坚持以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累计推广在北方地区种植火龙果6万亩,带动2000多火龙果种植户增收超过1亿元,带动产业价值超过10亿元。

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马文哲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化技术推广工作,引进示范葡萄品种、苹果新优品种,推广新技术。马文哲在宝鸡市金台区马家原葡萄专业村、彬州市县域示范站和该校“双百工程”结对帮扶点麟游县紫石崖村蹲点工作期间,通过调查研究与科学探索,破解了核桃八年不结果等多项难题,先后开展了“红地球葡萄越冬试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等研究,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苹果免套袋、猕猴桃溃疡病等限制生产发展的难题,提高了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果树产业转型升级。马文哲先后在全省11个地区开展科技培训80余场次,培训农民及基层干部4000余人次,引导群众科学栽培,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举办技术培训100余场,建立核桃示范园1000多亩,实现核桃产业亩产值2500元以上,增收57万元。

“我现在90岁了,还在带着团队继续搞育种”,赵瑜望着一片麦田,幸福地向记者介绍。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瑜60多年扎根土地,先后培育出9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90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65亿元。“照准目标,矢志不渝”,这是以赵瑜为代表的历代专家带给这所学校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共鸣。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培育的小麦品种“武农981”随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一起发射升空。该院将利用这批“太空种子”开展地面延续育种工作,充分发挥航天育种优势,选育一批优质小麦新品种,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依托该校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体系专家、产学研示范基地、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点等载体,在全校遴选了326名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和责任心强的专家教授,组成108个服务团,深入全省11个地市的100个县、165个村,让技术落地、生根、发芽、丰收。

学生培养多手抓  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引擎”

“我们国家不缺人才,关键是如何用好。”仲伟周说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新时代人才的大量涌现能够推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卓越发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响应时代号召,成为了农业人才资源输出的前沿阵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以学分为导向的“通识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创新创业课”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专业,改革传统课程体系,例如园艺技术专业建立以果、菜、花生产为主线,以实施栽培、组织培养技术等课程为重点的新型课程体系;畜牧兽医专业建立以猪、牛、鸡“三大养”为核心的技能型课程体系,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该校聚焦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发挥自身多元优势,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该校启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塑造工程,在生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药物与化工、动物工程4个涉农专业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原则,选拔品学兼优、具有较强专业技能且热爱农业并愿意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作为培育对象,为学生“加餐”,使专业知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更快适应就业。

“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每家都有一两头牛羊,但却没有一个兽医。”动物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卢婕讲到了自己学习该专业的初衷。回到家乡做一名专业的兽医并组建团队,在当地开设一家专门的兽医院,卢婕对未来的职业有自己的规划和信心。

在为什么选择涉农专业这个问题上,生物工程学院农业生物技术专业李腾飞说家中便种植小麦,他希望毕业后回到家乡,“运用自己学习的最新知识和技能,从土壤、植物病虫害、育种、产量等方面,做出属于自己的新成果,那样我会很骄傲”。

此外,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自2018年开始合作开展畜牧兽医专业“1+1+1”人才培养,并在该校开设“西藏班”,学生在西藏职院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以及顶岗实习等学习任务。为西藏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创业、师资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实践,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技能。”来自拉萨的桑格曲珍说。

对于杨凌职院的未来发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瑞明表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勇担时代职责,倾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精准对接产业标准,并就新农业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探索,树立涉农高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杨职’名片。”

(陈栋、苏妮:安庆亚锐集团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