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服务所教授的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内容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情操,增强法治意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显著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成为课程的主要特点,相应的作业设计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需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应减负不减质。如何提质增效,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优化,制订科学高效的作业方案,让作业设计精准高效地巩固课堂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学科特点把握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是一门兼具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课程理念旨在新材料有限公司儿童学会体验生活、参与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培育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后作业设计则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感悟到的情感和价值观实践于生活,继而内化为自己成长发展的品质。部分教师对学科特点把握不足,甚至对课程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导致作业设计出现“缺位”,或是将作业单纯地以试题检测进行安排,形式简单随意,忽略了学科本身的特性,难以实现课程的价值观新材料有限公司。

(二)对教材活动运用不足

目前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比旧教材,更加彰显儿童立场,凸显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更注重生活逻辑与教材逻辑的联系,贯穿方法创新,以绘本故事、童语言说以及多元的文化视角、开放的课程设计理念等新特点受到科任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教材的正副版活动及拓展的绘本故事,部分教师缺乏深度思考和钻研,暴露出对活动目标把握不准确、活动开展拘泥于教材、教学呈现过于浅显等问题,导致课后作业设计缺乏统筹规划,缺乏创新,难以达到补充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对教学主体预估不足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师作业设计的对象。因此,高效优质的作业设计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下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以及心理需求相较过去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这样的变化,如果教师依然将作业设计停留于以往的书面形式,与学生生活割裂开来,将很难获得学生的喜欢与参与。此外,从新材料有限公司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认知的事物和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各不相同,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缺乏层次,一项作业设计适用于其教授的多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分类施策,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方式

(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区别于其他学科,并非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抄写或记忆,而是侧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所学的德行与法治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去观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思考、探究发现的问题或现象,将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行内化。对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理论性为基础,以实践性为载体,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1.设计理论性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侧重。如低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小,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因此,作业设计可以结合他们的特点,适当地布置一些资料搜集、整理类的作业,拓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面。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师对教材文本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生脑海里会基本形成知识的框架和轮廓,而将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则需要借助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家乡的喜与忧》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家乡的发展情况,以图片等形式进行授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课后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确定调查主题,思考调查方法,制订调查方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观察住所周边的交通设施、文化设施、生态环境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以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导向。

(二)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更贴合儿童的心理及感官,具有生活化的配图和有趣的内容,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应坚持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1.课前预习作业体现知识性

新课授课前,教师可以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或实践,激起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亲身体验的过程碳纳米管材料生能更清晰地感受其背后的知识性,实践后再回归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假期有收获》一课时,作为开学第一课,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假期收获记录表,让学生结合假期生活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分享,充分展示自己的假期生活,教师及时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达到教学目标。

2.课后练习作业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除了紧扣课程知识外,还应体现独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快乐,又能收获知识,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教授《试种一粒籽》一课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向学生分发准备好的植物种子,鼓励学生尝试种植,并注意观察种子的成长变化,利用成长日记或者拍照片等形式记录整个过程。这样的作业设计巧妙融合了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创新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背景下,作业设计也应打破学科壁垒,开拓创新,加强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综合设计作业模式

教师要改变作业设计旧模式的束缚,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借助学科融合的优势,向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作业设计。例如,在教授《我爱我们班》一课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二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对于班集体的认识和情感尚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为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笔者结合学生现阶段最擅长的美术绘画,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用画笔设计一款班徽,学生用自己的画笔和奇妙的构思将内心对集体的热爱表现得丰富多彩。

2.创新多样作业模式

创新是调动学生兴趣、扩展作业设计的重要法宝。作业设计除了要内容新颖,还要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针对课程活动的主题,设计前置预习作业,如布置劳动类、阅读类、观影类等形式多样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获得知识的维度。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前置,给出学生活动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此外,还可以扩展课外知识进行作业设计,例如,针对《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课后可给出多个作业任务单,如合作举办一次党的红色故事会、查找早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搜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成就并进行演讲等,让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双减”对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及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优化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观念,遵循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创新性等原则,立足学生学情,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全面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