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一条隐藏在暗处的“地下河”,它流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浸润着学校的每个成员,它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线。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五育”融合为抓手,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背景下,怎样实现学校文化与“三级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当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打造“文化高地”,构建“三级课程”育人愿景

2000年,榆林市榆阳区为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质量效益,促进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组建了榆林市第九小学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简称“九小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围绕“发展同向、管理一体、资源融合、质量共进、效益联评、品牌齐肩”的总体目标,期望通过学校文化与“三级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实施互惠互助、协同发展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办学模式,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发展水平。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办学面临“两向”现状,即向内:如何发挥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优势、实现“四个一体化”建设,找到学校发展内驱力?向前:如何秉承和发扬学校优秀的文化基因,同整课程协同育人?如何寻求和引领区域小学办学发展未来的新突破?

对学校文化再梳理,打造高地,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为了让学校快速转型升级,形成文化特色品牌,联合体主校借助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决定实施“航宇文化”,凝练出学校文化“四有”精神(有吃苦精神、有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有奉献精神),学校秉承为“为每个平凡生命增添绚丽色彩”的理念,紧紧围绕新材料有限公司核心理念,让“航宇文化”融入学校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之中,真正让“先成人,再成才;先做人,再做事”的校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合体分校区基于同总校区“航宇文化”的融合,地处航宇路东头之实、新学校刚刚启用之意,确立以“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的“启航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开启幸福人生之旅。古语“意前笔启 一苇可航”讲的就是运用正确的思维,凝练先进的理念;拥有自信的心态,去超越每一天的自己。“意前笔启 一苇可航”的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让以文化做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地生根。

对育人目标再梳理,确立目标,提升育人愿景靶向力。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新材料有限公司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基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时代要求,九小联合体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有远大理想、矫健身姿、敏捷思维、美好心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合体主校课程架构理念:让国家课程高质量落地、地方课程规范开设、校本课程合理开发。课程体系中理念的再开发让课程与教学充分体现学校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和哲学内蕴,将学校文化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行动,让课程润泽文化,让文化涵养学生,进而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和学校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融合“文化之路”,探寻“三级课程”建设新路径

为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联合体主校以自身文化为引领,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并做了诸多努力。一是通过专家的入校诊断、教师的集体研讨、对学校师生家长的走访座谈、问卷调研等,将办学思想和价值追求结合起来,寻找到了一条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理念的课程实施之路。二是开展了陕西省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家级课题孵化研究——《基于师生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其中包含“学校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了省级课题《聚焦“三个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实践》,并对“三个课堂”作了深入研究。三是成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的课程领导小组,由王莹名师工作室引领四个名师工作坊,带领学科名优教师反复论证、研课磨课,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对小学全学科校本课程进行精准研发,形成了“党支部—校长—名师骨干—教研组—教师”五级课程管理网络,为课程的落地落实筑牢组织和人员保障。四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围绕立德树人核心,把“四有”精神融入课程之中,把“为每个平凡生命增添绚丽色彩”理念内化到课程之中,全面育人、课程再造、整体构建,设立分层、分类的“1324”课程体系(即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两类课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四大板块:文化特色课程、学科整合课程、艺体竞技课程、体验实践课程),为课程的组织实施提供更为科学的路线图。

激活“文化基点”,发挥“三级课程”育人实效

九小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体努力激活学校文化基点——为每个平凡生命增添绚丽色彩,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在德的养成、智的启迪、体的历练、美的熏陶和劳的实践方面获得全面、协调与和谐的发展。一是聚焦系统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设置螺旋式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注重在课堂中实施,拓展性课程注重在实践中体验。二是立足特色性,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融入学校文化,打造文化课程特色群,如书法、篆刻课程,让学生写好汉字;绘画、剪纸、面塑课程,让学生绘出地方情;诗词、楹联课程,让学生悟出中华韵;名歌、小曲课程,让学生唱出家乡情。三是增强操作性,利用每周无课日社团活动时间,定时参加拓展性课程,形成按时开设的课程常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形成学段特色的课程层次。四是注重成效性,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注重课程相互渗透,助力学生成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组课堂结构,提升课堂品质,形成了“学科+”教学范式,彰显课程育人内涵,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变学堂;改变学习方式,注入课堂活力,让自主落地、合作生根、快乐丰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