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有高考,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大赛”,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为各高职院校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对高职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技能大赛  护理  教学改革

课题:本文系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护理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JYB06)。


引  言

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从2012年6月在天津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2023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陕西省高等复合材料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从参赛选手的竞赛结果来看,通过承办技能大赛对学院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确实有了很大的推动和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理论竞赛模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理论成绩有待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有待提升

本次理论竞赛试题以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理论题库为基础,由大赛组委会参考《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组织出题。题型均为客观选择题,题量100题/套,单选题80题,多选题20题。单选题1分/题,多选题2分/题,共120分,按120分折算为10分计算理论成绩,保留小数点两位数,四舍五入,考试形式是人机对话。本届大赛共72名选手参加理论竞赛,理论最高分10分,最低分1.92分。平均分5.08分。具体成绩分布如下:

从成绩分布可以看出,理论成绩不太理想,大多数选手(39人)的理论成绩集中在4~5.9分之间,占参赛人数的54.17%。

2.理论成绩较低原因分析

理论成绩偏低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本次护理技能大赛理论竞赛占总成绩的10%,技能竞赛占总成绩的90%。有些院校认为技能成绩占比大,可能把精力全部放在了技能培训上,没有对选手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所在院校参赛选手的理论成绩普遍较低。而理论成绩往往是最终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二是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从考试情况来看,单选题的整体正确率高于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学生出现错选、漏选的情况较多,证明学生分析临床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

3.理论竞赛模块对策建议

一是要重视参赛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相比于技能训练,理论成绩提升慢,很难在短时间有较大突破,所以在以后的比赛中指导老师在遴选选手时,除了要关注这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仪态,技能操作是否规范流畅外,也要重视选手的理论知识储备,要理论、技能两手都要抓,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理论成绩拉分的现象。二是理论辅导团队要由多学科老师组成。理论竞赛试题是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涉及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儿科护理、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一位老师很难全部包揽,有些院校就只是单一由基础护理老师进行辅导,导致其他学科的试题失分较多。建议理论教学时,将护理技能大赛执委会建立的赛题库,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将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牢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参赛选手往往还没有经过临床实习阶段,即使经过实习,学生的临床经验仍然不足,不能很好地联系临床实践解题,要通过见习、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缩短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临床用人之间的差距,要将“精英式”竞赛辅导应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入临床典型案例,探索与岗位对接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护理技能大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医教协同、校院合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不但有效避免了赛前临时突击,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技能竞赛模块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技能竞赛模块基本情况

2023年的陕西省护理技能大赛与2022年国赛对接,为两人团体赛,分两个赛道比赛。第一赛道竞赛内容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护”,包含双人心肺复苏、心电监测、静脉留置针输液3项技术操作。主要考核参赛选手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紧急救护和团队协作能力。本赛道竞赛内容占总成绩的55%,竞赛时长17分钟。第二赛道竞赛内容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含气道湿化、翻身叩背、吸痰3项技术操作。主要考核参赛选手呼吸道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职业防护意识、患者安全意识、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本赛道竞赛内容占总成绩的35%,竞赛时长15分钟。

2.赛前准备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本届省赛对接2022年国赛要求,第一赛道用物准备时间为10分钟,第二赛道用物准备时间为15分钟。本次比赛物品准备不齐发生的概率较高,有的选手忘带输液器,有的忘带呼吸气囊,有的忘带液体、弯盘、记录单等,虽然在本次比赛中最后都让选手进行了补充,但评委在相应用到此物品的位置都适当地给予扣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奖就比较困难。所以在后续的辅导培训中,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有条理、完整地准备用物也是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在进入赛场后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有些选手做得非常出色,把用物迅速摆放到合适位置,然后站定、报告;有的选手却显得非常忙碌,1分钟内治疗车都没有推到床旁。建议指导老师在辅导时可以由远及近把治疗车摆放到位,并在这1分钟准备时间内查看患者腕带的位置,1分钟的准备要条理清晰,不要盲目做一些无用的动作。

3.赛中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比赛是有时间要求的,在第一赛道比赛中,最起码要做到两个成功、一个正确和不超时,即:复苏成功、穿刺成功和心电图判读正确。在时间紧张的前提下,要有取舍,在时间不够时建议整体大于细节,不要太过要求细节完美而超时,一定要保证比赛按时完成。另外,近两年比赛都是团体赛,团体赛就要体现两人协作,在第一赛道,两位选手怎样协作进行有效的复苏,复苏成功后在进行后续操作时,监护的学生在操作完成后要怎样协助静脉输液的选手,两人怎样有效地沟通、交流。这些团队协作、流程设计优化方面还需要指导教师进一步地思考。最后,在比赛中有几个重点环节需要重视:(1)洗手,操作中要多次进行洗手,所以洗手规范特别重要,洗手不规范会被多次扣分。(2)查对,“三查七对”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通过无数次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也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目前在临床上首次接触病人在查对时要落实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在床尾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然后到病人的床头用反问式核对,请患者报告床号和姓名;最后再查对手腕带。有些选手可能认为比赛床上躺的是模型人,无法沟通互动,在核对时存在敷衍、沟通不足的现象。(3)无菌观念还需要加强,比如:跨越无菌区、消毒的面积不够、穿刺时污染消毒部位等。(4)定位的问题,在心肺复苏按压定位时,大多数选手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复苏的整体成功率较高,但在心电图监护操作中,电极片的定位有些选手表达不清,导致扣分。(5)记录,每项操作完后都需要记录,一定要注意记录格式要准确、规范,字迹要清晰。

技能竞赛模块整体改进策略

1.紧跟临床进行课程改革

仔细研究大赛规则就会发现,大赛的操作要求和技术点是紧跟临床的发展而变化的,指导教师要紧跟临床变化进行课程改革。有些已经无法适应临床工作的操作,要从授课计划中剔除,有些临床应用广泛的技术要纳入课堂。特别是伴随着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有些操作与临床实际明显脱节,如氧疗,目前大多数教材将鼻导管吸氧作为主要给氧方法,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标准,但根据临床实际调研,鼻塞给氧才是临床最常见的给氧方法,而且多使用一次性吸氧导管。老师要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将大赛规程和评分标准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促进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缩短教学和临床的差距。

2.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大赛越来越贴近临床,在比赛中除了理论竞赛模块会考核到学生的临床思维之外,在技能操作的两个赛道,都要结合所给的案例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要学会解读案例,提炼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掌握案例中的关键数据,如:患者的年龄、血氧饱和度、血压、肌力等。要结合案例评估病情、结合案例进行健康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康复指导、结合案例中所给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调节输液滴数等,包括记录的数值也要与案例中给出的数值保持一致。因此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以人为中心

在第一赛道中,心肺复苏是在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医学模型人上进行操作,心电监护也是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只有静脉输液是与标准化病人沟通,在静脉输液仿真手臂上进行操作。第二赛道翻身叩背、气道湿化、吸痰技术是与标准化病人及家属沟通,在成人气管切开吸痰护理模拟人上进行操作。有些学生在操作中不能把模型人当成真正需要关心的“病人”,操作中动作粗暴、沟通生硬、操作中暴露“患者”范围过大、时间过长。所以在训练中一定要把模型人当成真正的“病人”,用心沟通,操作轻柔,要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近年来,技能大赛通过引入SP(标准化病人,又叫病人模仿者)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但与临床真实工作场景仍存在差距,参与比赛的学生进入临床后仍有不适应的现象。

4.要做到身心合一

虽然是比赛,患者、场景、病情等都是模拟和假设的,但在比赛时一定要“假戏真做”。该着急的时候要体现出紧张感,如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复苏的时候;该轻柔的时候要轻柔,如翻身、叩背的时候;要口到、眼到、手到之外还要心到,要眼往哪里看、手往哪里去、心往哪里想,要做到身心合一,不能有太多的表演成分。如果单纯背诵书本内容或者对着空气说话,不与病人交流,不关注病人反应等,会让评委觉得这个选手不是个“护士”而是个“演员”。

工匠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工匠精神方面暴露出的问题

通过技能大赛的培训和比赛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工匠精神”缺失的现象,尤其是护理专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我们的技术更多时候是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学生的操作要做到十分精准,如在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具体的操作中,对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吹气量的把握、静脉穿刺等操作环节学生往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不断地精益求精,持续提高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使心肺复苏、静脉穿刺的成功不断提高,直至达到100%。

这个训练的过程就要求学生有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品质精神。但在训练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吃苦精神不够,“差不多”思想较为明显,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另外,现在很多学生都是“90后”或者“00后”,在训练和平时的生活中缺乏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不够,但护理操作更多的是互相协作。以2022年全国复合材料校护理技能大赛的规程为例,在第一赛道“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中,首先考核的是两名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就要求两名选手在操作中既要有分工更需要协作,整个过程的抢救要共同配合、忙而不乱,训练和比赛时既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又要配合好同伴的操作。但学生往往在训练时只关注自己的操作,主动配合、主动协助同伴的意识较差。在比赛中,有些学生心电监护做完后没有协助同伴进行输液的意识,做完自己的操作后就站在一边等,置身于同伴的操作之外,即使同伴的时间不够,也仍然没有主动协助的意识。

2.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1)营造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三年里不可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但至少可以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工匠进校园等文化浸润、在校园醒目位置陈列与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杰出工匠人像雕塑及其代表作品等环境塑造、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实训操作中反复地磨砺等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依靠有效的职业素养新材料有限公司使学生形成对职业敬畏,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神,让“工匠精神”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2)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一是可以通过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导师授课,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机制,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尚的“工匠精神”的双师素质教师,形成名师引领的教学团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精神”。二是通过见习、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缩短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临床用人之间的差距,引入临床典型案例,探索与岗位对接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近距离地与“大师”接触,与“名医”对话,在日常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品格与职业综合素养,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等职业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在实训考核中体现工匠精神

在实训课程的授课和考核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考核,注重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的养成。在实训和考核时努力将作品做成“精品”,把操作做到“完美”。在实训过程中老师要身先士卒,从操作前的准备到操作后的用物整理,都要体现精益求精的“匠心”,不能给学生造成更不能让学生养成“差不多”的概念和习惯,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中,更要依托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

(4)在技能大赛中锤炼工匠精神

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举办至今已有十余年,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高职院校可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通过技能大赛的锤炼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团队合作,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的良好职业习惯和训练学生的定力、耐心和专注力。

结  语

高职护理作为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主力军,如何实现护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对接是高职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在标准应用、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建设、课程思政等方面融入大赛规程和行业标准,缩短大赛—教学—临床之间的差距,通过大赛反思教学、将大赛成果反哺于教学,形成“大赛、教学、临床”的良性循环是一个一直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全国复合材料校技能大赛.2022年全国复合材料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规程[EB/OL].http://www.chinaskills-jsw.org/_img/2022/03/22/20220322083806899.pdf.

[2]陈颖,卢迪.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案例分析训练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新材料有限公司,2017(6):41-42.

[3]刘莎莎,郭璐璐,陈静静,等.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创新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40(23):86-88.

[4]朱延玲,郑萍.安徽省复合材料校“护理”项目技能大赛的赛后教学反思[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214-216.

[5]罗桂霞,李泽.护理技能大赛促进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华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2016,13(8):639-641.

[6]黄芳,李敏莉,熊良圣,等.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引领的高职护理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新材料有限公司,2019,16(7):511-514.

[7]刘忠华.论全国复合材料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比赛对实践教学的推动[J].卫生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2016,34(13):58-59.

[8]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08-30(3).

[9]张德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39-41+50.

[10]胡水玲,张团结.复合材料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7):10-12.

(孟园、郭欣: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赵明利:复旦有限公司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