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高本贯通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监控管理四个方面深度分析高本衔接视域下教学管理现状,通过合作办学双方共同构建高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共同完善教务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监督、共同建设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构建高本衔接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四个“共同”,探讨高本衔接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本贯通  教学管理  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内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本贯通”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2055。


引  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国家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两种不同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大亮点是突出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理念,提出构建完备的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新《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法》第十四条提出,职业学校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新材料有限公司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相关新材料有限公司政策的发布和“双高”建设任务的推进为加强不同层次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纵横贯通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实践支撑。搭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立交桥”,畅通分段多元的高本衔接新材料有限公司,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本衔接是指专科层次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本科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相互连通或承接,实现专科直通本科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创新型”“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解决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人才供给与现代经济建设需求的矛盾,打破了高职学习的“天花板”,近年来逐渐成为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前职教改革面临的形势和职教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高本衔接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高本衔接视域下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美国对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日本和澳洲等国家起步稍晚,但在本科高职层次定位上普遍偏高,更注重培养具有创造力、组织力、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技术领军人才,各国在高本贯通创建模式和开办形式上展现出多元化,在教学管理方面强调质量评价、过程监控以及与企业合作深度,呈现出有别于专科高职和普通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特征,极具特色性和实用性,均为我国高本贯通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与发达国家日趋成熟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相比,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整体起步较晚。在中国知网中,近五年以“高本衔接”“高本贯通”或“3+2专本衔接”为题或关键词的文章仅有106篇,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章仅有84篇。湖北、广东、江苏等省份自2015—2016年以来率先开展高本贯通培养项目,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于2015年与武汉商学院联合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探索了“3+2”一体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工作监督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效显著。李剑英结合肇庆学院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三二分段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从体系构建、平台搭建、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解决策略。陈敏等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针对自2016年至今连续四年的招生培养工作,从高本协同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路径研究,以期为“3+2”高本无缝衔接的运行机制作出探索。自2020年以来,其他各省份陆续开展高等复合材料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招生工作,试点高职院校为国家“双高”院校及区域重点产业需求的专业群核心专业。目前,陕西省共有7所本科院校和8所高职院校联合开办8个高本贯通培养专业。

综上可以发现,对于高本衔接视域下教学管理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尚处于运行和不断摸索阶段,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从宏观层面的浅层分析,缺少微观层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本衔接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研究更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探索阶段。结合“双高”建设任务要求和学院办学实际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2020年同渭南师范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申请开设了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为参加陕西省普通专升本考试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采用“3+2”分段培养模式,校校共担强农兴农使命,共同打造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高地,目前高本衔接“3+2”分段培养已经迈入第三个年头,成功培养了一批联办本科毕业生。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开办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探讨高本衔接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高本衔接视域下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1.教学过程管理脱节

教学过程管理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全过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管理要素构成,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待定学习成果为结果导向,经过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全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高本衔接视域下的教学过程管理,容易被传统高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终结性新材料有限公司”管理观念束缚,往往采用单一高职教学过程的管理办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掌握和运用基本操作技能,模式机械陈旧,缺少终身学习理念的融入,缺乏驱动专业学习突破的关键教学环节经验,如小班研讨、进实验室开展学术科研、毕业论文设计等,阻碍理论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和层次要求偏离高本贯通初衷,导致高本衔接新材料有限公司仍处于“专科”层次,长此以往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受限,无法满足企业长远规划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联办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单一,未能将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优势进行有机融合,缺乏完整性和有序性,加上师资队伍不平衡,难以匹配分段培养过程的需求,无法适应学生的听课规律,难以保证高本衔接培养的教学质量。

2.教学业务管理脱节

高本贯通培养过程中,前三年在高职院校完成课程内容,后两年的教学点也设在大专院校,师资主要由经过特殊培训的专科教师和部分本科院校教师组成。在教学业务管理过程中,学生在高职三年的授课计划全部由高职教师制定,后两年的本科专业授课也基本由高职教师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提升和拓展,缺乏与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沟通,缺少同行业、企业技能大师或者技术骨干的交流,特别是在联办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其适应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缺少本科院校教师的评估认定,导致在教学计划管理上出现脱节。此外,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开展的综合实践训练,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由于在三二段分段培养过程中,本科阶段学习只有两年时间,要保证修完相应课程学分,只能增大设置单周课时量,毕业实习时间被严重压缩,学生一边要上完必修课程,一边要开展科学研究,短时间内完成毕业实习及论文设计有一定难度。多数联办本科高职院校采用与高职学生一样的教务管理系统,虽然在平台中单独新增了联办本科模块,但是在教室管理、学生选课、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学籍学分管理等方面同高职学生混在一起,缺少融入本科院校智能化、信息化、科学性的先进教学管理技术,不利于本科阶段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3.教学质量管理落后

高本贯通培养的招生、入学、教学、考核、毕业等与普通高职学生有很大差异,而联办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教学管理部门、机构又与普通全日制高职学生有着相似性。很多高职院校开展联办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教务处主管,二级分院主要负责,部分联办本科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尚处于“松散”状态,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内容不完善,执行落实不到位。本科阶段毕业论文设计与高职阶段顶岗实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联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模式、选题设计、考核机制等方面是教学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个弱项,通常直接采用对口本科院校的制度执行,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特色不突出。在联办本科教学实施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课程由本科院校教师承担,跨校区甚至跨地区授课以及课题差异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决策实施过程受阻,对联办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督导、考评等环节容易鞭长莫及,难以实现高效精准的跟踪指导。此外,指导教师层次参差不齐,一是由于多数指导教师来自联办本科高职院校,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与指导高职生顶岗实习内容存在差异,经验不足;二是高职院校指导老师长期专注于实践技能培养,自身科研水平受限制;三是高本贯通培养奖励机制不完善,难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完成。

4.教学监控管理不足

多数联办本科的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高职学生日常教学管理,缺乏正规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专业培训,管理水平尚停留在高职阶段,无法将联办本科学生的入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校内外实践、考试考核等环节与信息化技术有效衔接,进而无法开展系统、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由于多数联办本科高职院校层面的教学监控体系未得到系统性建设,缺乏教学质量监控、人才培养过程监控、教学效果监控等方面的信息管理、收集、分析、反馈等系统内容,尤其是对高本衔接培养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教学过程监控,以及学生反馈、教师评学等质量监控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导致教学质量监督方面散而空,联办本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指导与控制处于灰色地带。

高本衔接视域下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1.共同构建高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高本衔接的教学管理组织牵涉高职院校和合作本科院校,在高本贯通联合培养过程中,要共同探索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需在学校层面建立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双方学校对接专业的二级学院领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推动联办本科院校合作理念落地的关键,由于二级学院在调配联办本科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配置、产教融合等方面牵涉各类利益关系的重塑,只能从学校整体出发,摆脱局部利益的掣肘。保证高本贯通联合培养教学管理科学性、严谨性,可由合作双方学校教务处牵头,多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联合参与,专门对联办本科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布局与优化调整提供改革方案,共同研究和制订联办本科教学管理运行制度。二级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是占有主体地位的管理单元,是由合作双方二级学院院长全面负责的,直接面向联办本科专业学生开展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二级学院双方共同构建由联办本科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教学管理干事、班主任、辅导员等构成的教学合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评估激励和研究创新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双方各指派专人对接日常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共同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确保高本贯通教学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2.共同完善教务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

畅通高本两校间教学管理通道,需共同完善教务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合作双方组织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定期研讨,针对联办本科专业学生教学运行、考试管理、见习实习管理开展经验分享;针对学籍管理、毕业论文、学位授予等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献计献策,通过广泛交流,确保高本贯通联合培养的相关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在日常教学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作为实施主体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应根据双方学校关于联办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联办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同本科院校共同制定高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明确联办本科专业教学管理原则、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体系要求、教学组织要求、考试考核要求,明确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及日常管理规范等,保证高本两阶段教学运行管理上的顺利衔接。联办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共同研讨制定,渭南师范学院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和基本框架要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联办本科毕业生具体培养要求和相关决策部署针对性制定学籍管理、教务运行等相关制度。

3.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监督

高本贯通培养的质量评价与考核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联合培养的教学过程,通过高职、本科以及企业三方的交流与反馈,构建多元评价与考核体系,共同开展考核监督。一方面严格按照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规格要求,搭建课程评估系统,通过过程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个性发展、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本科学习阶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考查。另一方面开展联办本科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和教师自评,整合教务管理系统相关数据,搭建质量数据监测平台,开展院系数据状态监控,对高本贯通培养的教学管理决策和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合作双方还可以建立联办本科教学督导组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问题开展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联办本科生过程中,会定期开展联办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调查,从学生发展和收获的角度考虑指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满意度、学习偏好、学习投入、学习结果、学习风格等开展实名或匿名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院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企业评价体系、课程评估体系和学业评估体系,促进联办本科院系和教师持续改进和提高。

4.共同建设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针对联办本科师资队伍的职称、学位、来源等结构性指标有明确规定,提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的要求。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问题,高职院校除了满足高本贯通培养的师资数量要求外,还应从合作本科院校里选聘一批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共同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承担联办本科班教学工作。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康振生院士工作室平台作用,带动联办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围绕育种、园艺、植保、食品安全四个方向,组建了作物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园艺作物栽培与工厂化生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食品安全检测四个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从而整体推动联办本科师资队伍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论文经验不足问题,合作双方可充分利用本科院校平台,通过召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研讨会、专题培训、主题讲座等,让教师参与到联办本科专业教学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再结合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和指导意见,通过分析研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和教务管理系统等相关工作,共同制订高本贯通的毕业生实习及论文(设计)答辩及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授联办本科课程、指导毕业论文等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提高职教本科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结  语

高本贯通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高本衔接视域下的教学管理问题,亟须高本双方通力合作,积极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高本贯通无缝衔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决定[EB/OL].(2014-06-22)[2020-12-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2-02-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陈子季.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依法推动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16):5-12.

[4]王维,李响.高职专本贯通培养实现路径探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174-175..

[5]曾鑫.3+2专本衔接联合培养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20):187-189.

[6]李剑英.三二分段协同育人高本衔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方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学刊,2021,11(1):14-18+66.

[7]陈敏,张晓东,吴斌,等.“3+2”高本衔接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南方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学刊,2021,11(2):29-35.

(沈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刘小莉:西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图书馆)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