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部分高校对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相关新材料有限公司部门、学校、教师、企业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分析,研究新时代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人才培养  技能型人才


引  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实践、追求卓越、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现为关注细节、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等特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真正的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的渴望和勇气,使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的内涵

1.敬业奉献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对《礼记·学记》中“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的注疏。敬业,就是要恭敬严肃、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

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以职业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职业道德为支撑,以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为目的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其本质在于以一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将职业视为自己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是要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奋斗,不计个人得失、不计较个人荣辱,敬业、奉献、认真负责,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全力去完成。工匠精神所强调的敬业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对工作、对事业的热爱,是一种积极进取、勤奋努力、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2.精益求精

在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是核心要义,是指工匠对产品、工艺、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及态度,即要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益求精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就现代企业发展来说,需要的是能够对产品进行创新、改进,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同时,高校也要在人才培养中引导学校在实践中去检验、思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其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体现在工匠精神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追求卓越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以一种高度自觉的精神状态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以期实现自我超越。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工匠”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不同表现:一是工作态度。他们在工作中具有认真钻研、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创新的工作态度,期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具高质量、高水平、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二是职业操守。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坚守岗位、爱岗敬业,会为企业和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并把这份奉献视为自己最大的荣耀。三是人格魅力。工匠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并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人、影响他人、凝聚团队,最终实现整个团队的自我超越。总之,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工匠不仅有对职业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还有高度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这一内涵,为新时代的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树立了榜样。

工匠精神与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

1.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工匠精神同样需要创新。首先,工匠精神与创新理念是相通的。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教”为主,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实践应用的能力,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对此,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创新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造。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创新精神就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而创新精神也要求有不断探索、学习的恒心,以及不被传统思维所束缚的意识。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勇于突破自己,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例如,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探究,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或鼓励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有效整合已有知识。

2.追求完美

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首先,专业技能知识是学生夯实专业本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是服务“专业事业”的工具和手段,并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其次,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职业道德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平。最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高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阶段。对此,高校可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面对人生。

3.团队合作

团队具有以下特征:团队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关系;团队成员共同制订并遵守一定的制度与规范。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个体能力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提升技能水平,此时,教师可将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整合,让每个个体都发挥最大价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首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合作意识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向同学、教师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将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结合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以谦虚、平和、宽容、耐心的心态与他人沟通,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要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配合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因个体差异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对此,可引导学生之间增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还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

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未根据自身特色、办学条件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考量,仅将学生的就业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所学与所用不相匹配。另外,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仅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中还存在课程重复建设、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缺乏丰富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看,很多高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职业素养、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结合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方面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职业能力提升。

3.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模式来看,部分高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占据较大比例,却忽视了实践教学。有的高校对实习实训不够重视,未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1.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结合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当前,培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其次,高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职业素养新材料有限公司。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最后,高校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实习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面对各种困难时不气馁、不退缩。总之,高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高校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发展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2.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要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意向开设一些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比如,在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时,应该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热爱和执着。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可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要重视实践教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个行业都在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对此,高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高校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参加技能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知识。

3.以工匠精神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重点,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工匠精神。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高校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开设专业课程时要注重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例如,机械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基本的机械原理,引导学生做一些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然后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学科进行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既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充分感受到案例中的工匠精神,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可以将企业新产品引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最新情况,还能让企业的劳模、优秀员工引导学生实践,使其深刻感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活动。高校要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以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模式。

4.以工匠精神为载体,提高学生素养

首先,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开展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合理选择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其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氛围。高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新材料有限公司活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活动、爱国主义新材料有限公司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也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确定未来发展道路。最后,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高综合素养。高校应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作用,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手段,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高校应加强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另外,还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借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理想,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章艳.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J].西部皮革,2022,44(17):49-51.

[2]尹贞姬.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有限公司学报,2021,31(8):4.

[3]李冠源.“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兼论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的内涵特征[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1):6.

[4]王嘉文.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2,24(3):96-100.

[5]刘光展,赵亮,张新民,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4):2.

[6]彭翠.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价值转化与改革创新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2,43(2):43-46.

[7]戴四春.高职高校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的实证研究——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9):2.

(谢婧华:西安市职工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