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出发点,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理论研究成果,立足医学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调查分析了目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围绕“德育课堂”“探究课堂”“创新课堂”“互动课堂”“合作课堂”五个课堂,凝练了高职医学类专业“553+X”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路径的基本内涵,并从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共育质量的提升方面,探索了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553+X”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人才培养  高职

课题: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553+X’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1GY048)。


引  言

人才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高低是评价专业群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以“口腔医学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创新探索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对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健康领域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3月,由北京师范有限公司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研究构建“553+X”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即搭建五个平台、打造五个课堂、完成三步教学、实施多元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丰富高职领域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和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高水平专业群中选取“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药学”5个专业,每个专业随机选取2021级2个班级的学生,共10个班级4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2.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姓名、年龄、专业、生源地、学生类型

(2)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核心素养评价量表

按照桑雷构建的“同心辐射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涵盖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4个层面28项要素的内容,围绕学院“口腔医学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和本次调查目的设计评价量表初稿。采用专家评议法,专家包括5名院内医学类专业教师、3名三甲医院临床专家,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工作年限均大于8年,对量表初稿进行2轮评议,修改职业品格与修养1个条目、生活与生涯素养2个条目、学习与创新素养1个条目;删除学习与创新素养2个条目、信息与技术素养2个条目,形成最终的“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核心素养评价量表”。“高职医学类专业人才核心素养评价量表”包括“同心辐射型”模型4个层面:职业品格与修养(7个条目)、生活与生涯素养(7个条目)、学习与创新素养(5个条目)、信息与技术素养(5个条目),共24个指标。各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每个指标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计2~6分,总分为48~144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指标学生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越强。在正式调查前,从5个专业中各抽取1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效度指数为0.846,各层面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7~0.851,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在实施“553+X”业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前(大一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实施该路径后(大二第一学期最后一周),均采用电子量表收集资料。将评价量表以二维码形式发送至各专业负责人,说明填写目的及方法,由负责人将量表转发至各专业研究对象,均为匿名方式填写,所有题目都为必答题且填写完整才可提交。培养前发放量表437份,回收428份,回收率97.94%;培养后发放相同量表425份,回收410份,回收率96.47%。

4.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量表得分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研究对象培养前、后核心素养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553+X”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路径的基本内涵

1.“5”即五个平台——人才培养的根本

将人才培养的“5C”核心素养模型的五个方面,转化成“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五个培养平台。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5”即五个课堂——课堂革命的落脚点

根据五个平台的不同素养内容,分别转化为“德育课堂”“探究课堂”“创新课堂”“互动课堂”“合作课堂”五个能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每种课堂都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改革、学习场所拓展、评价体系健全六个方面推动课堂革命,旨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人文沟通能力等方面能力。

3.“3”即三步教学——课堂革命的实施手段

上述五种课堂、每个课堂都按照“三步递进式”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娴熟的实践操作、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等能力。详见图1。


德育课堂:坚持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促使学生形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职业认知→“甘于奉献,敬佑生命”的职业感悟→“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情怀的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

探究课堂:坚持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由提出、解决简单临床问题→模拟环境下的临床思维能力→真实环境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

创新课堂:坚持“以学定教”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

互动课堂:坚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师生单项互动→生生互动→课外医、护、患互动”的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

合作课堂:坚持形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形成“小组式学习→线上+线下小组考核→高仿真模拟人综合技能考核”的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

4.“X”即多元评价——课堂革命成效的验证方法

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别设置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在校内课堂的智能学习软件测评、操作考核、临床案例分析、小组点评和互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以及在校外校企合作单位开展的第三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

1.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5C核心素养路径培养效果

将5C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融入“五种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前、后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自我评价满意度

对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后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培养后学生自我满意度较高的指标为:生命与健康意识和专业认同度、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贡献和职业发展与规划、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合作协助能力、信息意识和收集信息能力;满意度较低的指标为:自我认同和约束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领导力、独立探索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技术应用和资源统筹能力。详见表2。


3.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对核心素养评价内容的认同度

在五个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将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纳入评价指标中,从而让学生明晰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评价指标的认同度较高的是:学院口腔医学、助产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学习情况、实践考核、社会服务参与度;认同度较低的是:社团活动参与和创新创业大赛及技能大赛参与情况。详见图2。

结果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553+X”人才培养路径用于高职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培养后各维度评价得分均高于培养前,说明该人才培养路径可以提高高职医学生核心素养。第二,学生对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的自我评价满意度和评价内容的认同度较高的各个指标说明,在一年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以“德育、创新、合作、探究、互动”为主的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开展,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革、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健康意识、人际沟通、合作协助、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路径方法切实有效;而满意度和认同度较低的指标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同度不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满意、高阶思维能力(独立探索、批判性思维)欠缺等问题,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能力有所欠缺、自我约束力较弱、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自信等因素有关。说明在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进校后,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以开展与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要求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具有“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特色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医学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中,尽快找准专业定位、明晰个人努力方向、树立专业自信,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只有热爱医学专业,并且拥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能够充分领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命职责的含义,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为今后培养职业大爱情怀浓、社会责任感强、职业认同感深的医学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第三,从学生对核心素养评价内容的认同度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资源库多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学习的热情、实践技能的考核方式、翻转课堂活动的开展、社团和社会服务活动认可度较高,说明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热爱实践学习、喜欢和擅长使用信息技术、热心于社会服务工作;但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的要求具有一定压力,说明学生拓展性和探究性学习行为较少,也与本次研究的时间段是学生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有关,此阶段的学生专业课学习尚未结束,处于整个学习生涯的初、中级阶段,对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不够全面,特别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不足,导致将专业知识或技能转化为专业领域中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均不强,且此阶段的高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也较少,因此学生参加大赛的胆量和信心不足,压力较大。

研究结果提示,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应不断完善和加强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的顶层设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加强对各类大赛工作的认知,将日常学习与大赛相融合,通过比赛更精准、更全面地把握专业特征,拓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岗位迁移能力。

培养路径建议

1.体现“需求引领、模式创新”的特色,探索医学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医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掌握“医护、养老、康复、照料”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规律,明晰医学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时代责任,以适应秦巴山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关注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形成以课程体系整合和知识融合为基础,人文素质培养为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医养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支撑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陕南优势”,及时、有效补充陕南、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奠定基础。

2.突出“素养培养、协同发展”的特点,做优医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将培养学生“5C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考核方式改进等途径,促使医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探究与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协同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具体做法是:以“服务医养健康产业的共性需求”为原则,加强医学类人才培养的宏观设计,医学类专业群课程体系中体现“基础通识课程与专业群平台课程”课程设置实现群内专业相通、“专业群核心技能课程与专业群素质拓展课程”课程资源实现群内专业共享的特点,促进所有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利用高级模拟医院、模拟药房、模拟病房、全功能模拟人、虚拟仿真实训室、制剂室等高度仿真模拟实训室和实训设备,实践教学平台,创新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探索混合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特别是根据医学类专业学生需要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可采用“双导师”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临床工作项目为驱动,采取校内“SP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与校外“床边教学+实践反思”的院校联动、双师共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双导师”模式延伸入评价体系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多维度完成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测评。在“多屏交互、即时投影、动态捕捉”的信息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中,精准掌握学生学习轨迹动态,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用科学的数据完成实时线上、线下互动评价,实现增值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紧贴“国家战略、专业特色”的需求,实现医学类课堂内外联动新要求,提升人才共育质量

现阶段,紧贴“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积极发挥学院地处汉中市康养小镇中心地带的区域优势,突出“医、护、药、康、技”门类齐全的医学专业群优势,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围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立足校内课堂,拓展校外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平台,将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促进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实现课堂内外联动,促使学校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校外实践的同向同行。在此过程中,通过课内外多种教学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职业认知—职业感悟—职业情怀”递进式人文素质和形成“岗位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能进一步明晰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增强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满足学生自我成长与终身发展的个人发展需求。

结  语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永远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本职和初心。“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医学生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服务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正逐渐成为当下我国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领域中的重要目标和未来方向,也是高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当前“双高”建设关键阶段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基础,围绕“德育课堂”“探究课堂”“创新课堂”“互动课堂”“合作课堂”五个课堂,提出高职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使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更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呈现新的课堂生态和课堂文化,进一步丰富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推动高水平医学类专业群建设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崔岩.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N].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报,2019-5-28(9).

[2]魏锐,刘坚,白新文,等.“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有限公司学报(新材料有限公司科学版)2020,38(2):20-28.

[3]桑雷,马蕾.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的四维径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108-112.

[4]王旭,崔轶凡,赵东家.“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对策研究[J],新材料有限公司理论与实践.2021,41(21):24-27.

[5]李阳,胡倩岚,刘顺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3(4):52-54.

[6]高迎萍,孙伟思,陈冬梅,等.高等医学院校有限公司生“三全·四导”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新材料有限公司现代化,2019,6(97):97-98+103.

(刘少华、马春丽、宁玉叶、吴晨、李琳: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