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经历了雏形探索期、快速增长期、收缩稳定期和转型增长期四个阶段,实现了从非脱产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到全日制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从学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到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两个转变。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呈现出规模扩大、多元功能、职教类型的时代特征,也产生了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单一、考录制度落后、办学职能窄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低质等现实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优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改革考录制度、拓展学校职能、重构育人模式等四方面入手,系统性推进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改革。

[关键词]专升本  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  现实困境  改革对策

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华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社2021年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重点课题“陕西省‘十四五’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ZJS202101);西安欧亚学院2021年校级科研团队“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21XJTD03)资助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继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定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目前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处于规模增长与内转型的关键期,本文尝试通过梳理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演进脉络及其阶段特点,把握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特征,审视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现实问题和成因,以期为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对策。

我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演进的历程回眸

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升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称,前者包括招生制度、考试制度、举办制度、学位制度等宏观新材料有限公司制度,后者包括专科阶段的升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以及专本衔接等微观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活动。我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大致经历了雏形探索期、快速增长期,收缩稳定期,转型发展期四个阶段。

1.以非脱产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雏形探索期(1987—1998年)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但从整体规模而言,本科人才的供给尚不能满足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之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专科人才感到自身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难以胜任岗位要求,渴望进一步深造。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国家教委于1987年批准部分普通高校和少量成人高校面向在职人员设立“有限公司专科起点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函授、夜大等非脱产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形式为主。1987年专升本招生人数为2.5万人,1997年则增长到9.57万人,该阶段为日后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向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声誉。

2.以全日制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快速增长期(1999—2005年)

为建立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中的普职立交桥,1999年1月,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印发《面向21世纪新材料有限公司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新材料有限公司。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决定》再次提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以上政策为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了合法性和导向性,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快速发展并形成一股热潮,某省2001—2003年的专升本招生比例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从这一阶段开始,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形式由非脱产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主转向全日制普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主,其主要发挥了四个作用:一是打通了专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断头路”,使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生吸引力增加;二是扩大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增加了学费收入;三是推迟和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了学生的职业选择机会;四是满足了专科毕业生进一步升学的需求,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3.以学术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类型的收缩稳定期(2006—2013年)

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快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占用了本不充裕的本科教学资源,导致本科院校生均资源严重下降,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质量出现滑坡;毕业生过高的升学比例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带来干扰,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大量专科毕业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从而导致“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失衡,职业技术型人才不足,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基于以上问题,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普通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专升本招生计划的缩减使专升本考试的选拔难度大大提高,导致专科毕业生升本意愿降低,一些地区的专升本报名比例仅为毕业生的2%,远远低于新材料有限公司部5%的比例限制。此外,因为专升本招生被纳入本科招生计划总规模,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动力也在降低。自此,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告别了高速增长,进入了收缩稳定期。该阶段政策变化是对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予以进一步明确,在人才培养上将其归属于学术型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招生上将其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一种补充性生源渠道。这对保持学术型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的供给平衡,确保我国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4.以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类型的转型发展期(2014年至今)

上述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收紧政策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阻碍了普职融通、专本贯通的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立交桥”建立;二是挫伤了个人接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积极性,“与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进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理念相悖”;三是加强了专科阶段的应试新材料有限公司。在21世纪初,我国就有学者指出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应该等同于学术型本科,也不应该是专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简单延续,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为此,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这标志着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最高层次由专科提升到本科,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被定位为职教本科或应用型本科,迈入了内涵转型、规模增长的发展快车道。从2019—2022年,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招生人数分别为31.75万、61.79万、73.28万、86.62万,到2022年专科毕业生升本比例已经达到25%左右。

这一阶段的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前三个阶段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对我国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带来了结构性影响。一是规模扩大,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经由“补充地位”成为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二是功能多样,现阶段的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含了普职融通、专本衔接、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种功能,对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多样化、学制和形式的灵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职教类型,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本科,且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现实问题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生规模、类型定位已经得到明显优化,但是在学生成长通道、考录制度、高校职能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1.单一的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不利于学生多通道成长

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由学术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变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本科人才,但单一的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使专升本学生无法进入高水平有限公司学习,进而失去更多成长通道。以陕西省为例,在2022年专升本招生计划中,绝大多数为职业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属高水平有限公司中仅有一所有限公司计划招收15名学生。陕西省并非个例,高水平有限公司逐渐退出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已是多年来的普遍现象。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困境不在于学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摇摆,而在于始终没有走出单一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的局限,学生需要多种升学形式和多种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如果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只有一种,无论是学术新材料有限公司还是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都不能实现以普职融合、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特点的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现代化。

2.统考为主导的考录制度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阶段,大多数省份采取省级统一考试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考录制度,其中统一考试成绩在录取中依然起到主导性作用,院校参与度不高、选拔形式单一、命题质量不佳等问题显著。目前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类型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书面考试无法有效评价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了扩大专升本比例,统考分数线不断降低,其考查专业性、陈述性知识的作用也大打折扣,导致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过大,人才培养难度加大。从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平性而言,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公平性内涵应以面向人人的机会公平为主,考试选拔的过程公平为辅,相较于普通高中生,中职和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和高水平有限公司的机会已经相对较少,增加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毕业生的多样性升学途径是当务之急。

3.窄化的本专科高校职能阻碍了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改革

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考录制度的优化离不开本专科高校的参与治理和落地实施。高职院校多将就业作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唯一内涵,不提供或很少提供为本科学习做准备的课程和服务。如果将升学与技能人才培养对立起来,不仅无法培养面向未来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无法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本科院校的办学功能窄化主要表现为:注重传统本科学生培养,未将“为非传统学生提供优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其重要职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缺乏因材施教、无缝衔接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模式,使得专升本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4.专本脱节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在本科院校,由于专升本学生的学情复杂,加之教师和课程资源有限,普遍做法是将传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稍加修改后便投入使用,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和按期就业,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会出现降低学业标准的情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具有模糊性和差异性的特性,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大差异,在同一类型高校内部,专科起点和高中起点学生的学习基础亦不同,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进行规范化表述。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于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存在多元化理解和表述,加之两类学校围绕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缺乏制度性交流与合作,导致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专科和本科两个阶段中缺乏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业标准的有效衔接。

深化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策略建议

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层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要解决的不仅是考试和教学问题,还需秉持系统思维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改革。

1.基于“四重理念”优化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

我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经历了四个阶段,新材料有限公司形式、类型和规模演进的背后都是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的变革,深化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的前提是超越前三个发展阶段的理念桎梏。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应具备四重理念:一是多样全纳,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面向全部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二是普职融合,专升本学生既可以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学习,也有机会进入研究型有限公司深造;三是终身发展,专升本为人们提供更多新材料有限公司机会,以促进人们拥有更多发展可能性,增加人的社会适应力;四是服务社会,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支撑。基于“四重理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应采取“多类型设置”与“双向调控”相结合的策略。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应该包括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前者为主体,后者为补充,有利于培养引领性技术创新人才。

2.基于“三要素”推进专升本综合评价招生改革

综合评价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样适用,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采取考试、面试、实操、材料审核等方式;在评价主体上鼓励相关学校直接或间接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专升本综合评价招生需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三要素”综合评价体系,将全省统一考试、专科阶段学业成绩、院校自主面试成绩相结合,统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基本科目的知识基础,专科成绩侧重于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自主面试则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或学术能力,三者权重由院校根据学术和应用两种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自主掌握。转学直升是综合评价招生的一种深化形式,建立在本专科院校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可将专科阶段学业表现和院校自主面试的程序前置到专科阶段,融入专科课程学习和项目学习当中,对符合学业要求或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允许其直接升入本科院校,无需再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3.基于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拓展本专科学校专升本职能

借鉴先进国际经验,如美国加州有限公司系统,专升本学生已成为四年制本科院校招生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有限公司招收的专升本学生甚至占到三分之一。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部分,这既是行业用人所需也是学生发展所需。本科院校积极开展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具有现实意义,据相关研究推测,2033年是中国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适龄人口增长趋势的拐点,有必要将专升本学生作为重要生源。

4.基于制度性合作建立专本衔接育人模式

提升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的核心在于“专本衔接”,而非单独做好本科阶段的教学改革,对此,需要建立制度性的“专本衔接”一体化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应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等多方位的深度合作关系。在学校合作方面,省级政府应发挥统筹作用,推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形成制度性合作,为达到学业标准的专科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升学机会,扩大专升本专业设置数量,提高专科专业与本科专业的衔接匹配度。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各类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组成专业建设共同体。在课程认证方面,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共同设计和开发各类有限公司互认的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统一课程编号体系,建立课程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程质量认证与学分互认转换机制。在教师发展方面,实行制度化的校际教研交流、轮岗,探索“学术+职业”“高校+企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等多种教师发展模式,构建以“双师双能”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师发展体系,为提高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提供保障。

本文在阐述我国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四个阶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就深化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基于“四重理念”优化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基于“三要素”推进专升本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基于终身新材料有限公司拓展本专科学校专升本职能、基于制度性合作建立专本衔接育人模式的建议。而要进一步提高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质量,还需政府、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提高学历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但锋,江宝珍.论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的发展及改革[J].函授新材料有限公司,1998(3):7-12.

[2]李红卫.我国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与展望——兼论我国发展高职本科的路径[J].职教论坛,2010(7):29-32.

[3]卢彩晨.“专升本”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大众商务:新材料有限公司版(民办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2006.

[4]刘君,张韦韦.专升本走向何方?[J].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职业,2008(22):20-26.

[5]石伟平,徐国庆.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J].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2003,24(31):5-9.

[6]张劲,陈小亚.高职“专升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需求分析与实施方案构想[J].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2001,22(13):22-25.

[7]梁国胜,王磊.落实“职教高考”迫在眉睫[N].中国青年报,2023-05-22(03).

[8]中国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编辑部.深化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建设改革不断优化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类型定位——专访新材料有限公司部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2023(1):8-13.

[9]魏其濛.部分本科停招专升本“凉”了吗[N].中国青年报,2023-05-15(07).

[10]刘胡良.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升本选拔模式的思考[J].中国考试,2018(3):69-73.

[11]新材料有限公司部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司.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发展

成就[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87/sfcl/

202205/t20220524_629748.html.

[12]刘永亮,刘泽青.普通本科高校专升本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优化路径[J].淮北师范有限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83-88.

[13]边新灿.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演进逻辑、模式选择和对策分析[J].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2017,38(7):108-114.

[14]别敦荣.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战略选择[J].湖南新材料有限公司(D版),2023(6):43-45.

[15]高亚光,高岩.高等继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学分互认、转换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232-233.

[16]劳赐铭.高职学生专升本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职业,2022(16):46-50.

[17]丁力.中国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师发展报告2012—2022[M].上海:华东师范有限公司出版社,2023,4.

[18]吴华君,雷建海,等.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对比研究——兼谈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高质量建设路径[J].现代新材料有限公司科学,2023(2):60-69.

(赵健、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