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学基础》课程为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先行课,但由于课程学时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参差不齐等原因教学效果有待提升。本团队利用BOPPPS模式对课程整体设计进行调整,并以“沟通”为例阐释BOPPPS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学生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来看,教学效果改善较为明显,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参与式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多样、监督手段有限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持续改进。

[关键词]BOPPPS模式  管理学基础  线上线下结合  学习通

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2020年度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研究项目(Y2020036)。


《管理学基础》课程为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先行课,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逐渐养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为从事各类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管理学基础》的教学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表现自己,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也因为刚刚进入有限公司,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有限公司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有的学生对管理学缺乏基本认识、对管理实际了解不多,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基础》课程自开设起,一直坚持目标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小型辩论会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效果难以把握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实施中多为理论教学,因课程内容庞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有效顾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存在理工科思维,对管理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方式多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难以有效提升。

2.学生相关经验不足,学习主动性参差不齐

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他们对各种实际管理活动的认知较少,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解不足,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刻,解决问题的质量不理想。另外,因线上学习中缺乏合理的监督和考评方式,预习环节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3.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过程性评价相对较少

课程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模拟等环节虽然会占据一定的成绩比例,但这些参与性环节多以教师的主观评判为主。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参与范围有限,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致使过程性考核效果不佳。

基于BOPPPS模式的课程整体设计

BOPPPS最早由加拿大教师培训工作坊(ISW)推出,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前后衔接的六个模块: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BOPPPS模式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全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易掌握、适应性强的教学模式。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团队利用BOPPPS理念对课程整体设计进行调整,在课程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内容的导入、综合性参与式环节的设计和课后学习。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管理学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内容包括:你想不想成为一名管理者、你觉得管理最重要的是管什么、你觉得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通过调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又能在后续课程中引导学生校正自己的认识。

在课程进行中,以小组为单位,让授课班级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模拟企业,商定企业名称和主要经营方向。按照课程体系,完成一个管理职能的学习后,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成相应阶段的方案设计:学习完决策与计划职能后,要求学生按小组提交本企业经营计划书并论证其可行性;学习完组织职能后,可根据企业的活动内容进行合理分工,设计适合的组织结构;学习完领导职能后,在给定的情境中设计激励和沟通方案;学习完控制职能后,运用控制工具和方法对企业的运转状况与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和改进;学习完创新职能后,根据给定的条件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模拟过程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及时思考,运用学习到的管理学知识,并在管理活动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各小组制作思维导图总结章节的学习重点,并根据自己对章节内容的认识列出本章节的测试题,题型需要考虑名词解释、单选、简答、案例分析等,至少有其中两种,测试题可以纳入课程考试的备选题库。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悟课程的重点、难点,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过程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团队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用BOPPPS模式将课堂教学分为几个模块,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下面以课程第十一章“沟通”为例,阐述BOPPPS模式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时间安排为2学时(80分钟)。

1.导入(10分钟)

导入的目的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本次课的相关内容。首先,根据学习通平台反馈的上次教学内容的测试结果,对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进行讲解,并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其次,随机选择六或八名学生一起进行解手链的小游戏,调动课堂气氛(5分钟)。让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团队成员之间、团队和团队之间的合作必须依赖于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加深学生对于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2.目标(5分钟)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有效、可测的教学目标有着导向、激励和评价教学的功能。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重点);掌握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重点、难点)和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重点);理解冲突,掌握冲突管理的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通平台提前发布,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3.前测(5分钟)

通过前测环节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对先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调整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利于学生聚焦学习目标。前测主要采用学习通线上测试或讨论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4.参与式学习(50分钟)

参与式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作为重点,教师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上的教学视频提前了解沟通的含义、过程、类型等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和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上。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先根据沟通的含义提出问题,“沟通是让双方的想法趋于一致吗?”然后让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沟通的意义。

(2)根据沟通的含义,随机选人回答问题:沟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根据回答结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沟通的基本条件:沟通的主体、客体、载体,随后通过问题“主体之间怎么实现沟通?”引入沟通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沟通过程中需要编码、解码,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对其有影响。例如,以俗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解释不同编码和解码方式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在讲述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时,要引导学生从个人、组织、社会不同层面思考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借助“讳疾忌医”“疑邻盗斧”等传统故事分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4)应用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后,给定一个模拟情境“宿舍熄灯后,有同学玩游戏影响大家睡觉”,选择不同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进行沟通,其他同学作为观察者对沟通过程进行分析,寻找沟通中的问题。沟通练习结束后结合相关理论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在刚才的沟通过程中,各参与者主要采用了哪些编码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主要有哪些障碍因素、如何对沟通效果进行改善,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5.后测(4分钟)

除了课后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章节测试外,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人际沟通中的噪音来源”“克服沟通障碍的技巧”等选择题进行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沟通的掌握情况。

6.小结(6分钟)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对随堂测试碳纳米管材料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同时安排课下活动:本章结束后已完成全部领导职能内容的学习,各小组根据本篇的理论知识和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企业激励和沟通方案的设计并于一周内在学习通平台上提交。

实施效果分析

1.过程性考核分析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即学生学习结束后再评价。虽然期末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但并不能对该教学周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修正和提升。只有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评价结果才能支持后续教学过程不断调整、改进。通过BOPPPS模式与学习通相结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据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通平台与线下教学活动相结合,可形成如下过程性评价(表2)。

通过提前上传学习视频,让学生预习某些内容,把更多课堂时间投入到参与式学习活动中,通过查看视频的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长可以判断学生认真学习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借助学习通发起线上讨论、选人、抢答、调查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参与次数和参与认真程度可以作为评价专注度的参考。结合管理职能发布的分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内化管理知识,又可以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章节测验、随堂测试、期中测试等不同测试方式的结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集中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可以按照指标重要性在考核中分配不同比例的分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扎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根据考核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方案。

2.最终成绩分析

对不同教学模式下《管理学基础》的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从实际成绩来看,BOPPPS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成绩提高较为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BOPPPS模式与学习通平台的结合,通过图片、视频、讨论、选人、随堂测试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另一方面,BOPPPS模式使得过程性考核有据可循,课堂活动中的前测、课堂互动、分组任务、后测等环节均能通过平台记录下来,尽量减少任课教师对考核结果的主观影响。

将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的分布进行对比,能够直观反映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1、图2)。如图可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及格率较高,成绩占比最高的分数段是70~79分,成绩分布比较集中,高分和低分学生占比均较少;BOPPPS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成绩全部及格,且优秀率明显提高,占比最高的分数段是80~90分,得分在90以上的学生人数增加明显,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相对均衡,说明大多数学生在该模式下能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1.参与式学习的方式不够灵活多样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式的核心,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参与式学习方式。目前,参与式教学多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对参与式学习过程的考核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评判结果可能存在偏颇,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评价参与式学习的方法。

2.学生参与环节的监督手段有限

学生预习和测试的效果都来自于学习通的统计数据,但自主学习意识不够的学生可能没有认真对待预习内容,或在测试时抄袭其他同学,这些情况难以通过数据有效甄别。小组作业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但不同小组成员的贡献度很难进行实际区分,导致部分学生在小组作业中出工不出力。在模拟企业的小组实践中,个别小组企业选择的经营内容比较空洞,组织结构设计和沟通方案设计时,受限于缺乏实际经验,大部分同学的方案存在雷同或和之前设计的经营方向联系不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尹秀英.基于BOPPPS的《管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8):152-154.

[2]郑燕林,马芸.基于BOPPPS模型的在线参与式教学实践[J].高教探索,2021(10):5-9.

[3]牛朝晖,娄震.BOPPPS教学模式在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新材料有限公司,2017(16):97-99.

[4]张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有限公司,2020.

[5]吴少艾,李朋,吴思雨.基于BOPPPS模型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用[J]..新材料有限公司现代化,2019,6(74):102-103.

[6]姚婉清,佘能芳.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素分析及案例设计[J].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英文),2022,43(18):51-57.

[7]徐瑞邑,张春暖,张清清,等.基于BOPPPS模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为例[J].河南水产,2022(5):32-35.

[8]晁春余,谢羽.基于“BOPPPS+学习通”的形成性评价及课堂融入——以民航国际结算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4):54-57.

(田永晓、王倩飞、岳增慧、朱启贞: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