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协同育人是推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当前地方教材编写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开发机制还不灵活等问题。“三原色”地方教材的开发研究正是基于这一问题,以“传承文化基因,发扬延安精神”为总驱动力,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深耕特色思政元素,并利用有限公司学科专业优势和名师专家资源,协助大中小学开发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尝试构建“红色基因之魂”“黄土人文之根”“蓝色科技之梦”的特色教材体系,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思政一体化,达到协同发展和课程教材育人目的。

[关键词]“三原色”  地方教材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文化资源

项目:2022年陕西省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及教辅资源研究课题《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推进“三原色”地方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01006);2021年陕西省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教改研究重点攻关项目:高校继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1JG003)。


引  言

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2014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中共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与知识体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机统一。2018年,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应注重发挥新材料有限公司类选修课中的思政作用。此后,随着“大思政”格局的不断构建和会议精神的落实,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起来。课程思政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变革的潜在挑战。

问题指向:课程思政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学界对其本质与内涵的探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且与“思政课程”构成了“包含”或者“补充”两种关系;二是认为“课程思政”仅仅是一种新的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对此,我们应注意到,无论“课程思政”是作为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理念,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和“思政课程”一样,都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首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包含科学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方法”。它是新时代人文学科建设下,党加强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要求、新方向、新举措。

其次,课程思政元素,尤其是特色育人元素的挖掘和运用程度不够。思政元素是构建思政课程体系的首要条件,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色育人元素作为思政元素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挖掘的根本点,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对与本校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状况、课程内容风格有关的思政元素的内涵把握尚不到位,一方面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里的育人元素存在雷同问题;另一方面,各类课程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嵌入不够生动灵活、缺乏精心设计,思政元素运用同质化、狭隘化、割裂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再次,课程思政的机制还不健全。中小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我国国民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各领域。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与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同等重要,但与普通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相比,中小学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源于高校,进入新时代以来,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材料有限公司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提供了指南。然而,这些政策措施主要集中体现在全日制普通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的课程思政建设由于缺乏国家战略层面的科学引领还处于相对薄弱和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领域缺乏有限公司学科专业优势和名师专家资源,加之学校教材管理者知识与经验不足,各类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进而无法凝聚起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思政的强大合力。

综上,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如何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机制,善用“大思政”课,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水平,成为各校和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

有益探索: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开发“三原色”地方教材

地方教材是地方课程教学的主要凭借和载体,是课程设置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补充。基于此,延安有限公司协同延安市新区一中开展“三原色”地方教材开发研究,对教材体系、内容及开发的体制机制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深度思考,形成“红色基因是魂,黄土高坡是根,蓝色科技是梦”的“红黄蓝”三原色地方特色教材为目标,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活动,推动形成有特色、高质量、有实效的地方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为课程思政建设助力。

1.思政之源——“三原色”教材体系构想

(1)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基因,红色基因承载着我们党的精神谱系,是红色文化的内核。其所包含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报国的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意义和时代价值。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延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下形成的物质与精神形态方面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汲取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也前瞻性地开启了新的时代文化,因此应充分挖掘利用好红色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做延安精神的宣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2)弘扬地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陕北传统文化是孕育延安红色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的摇篮,两者之间是同源同根、同质同向的关系。因此,借助陕北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陕北有着悠久、多元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景观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在时间的川流中凝固成了陕北人民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探索,形成了陕北人积极乐观、求真务实的集体精神。因此,在地方教材编写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陕北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展现科技强国。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家是崇高科学精神的人格载体。延安时期形成的科学家精神,是爱国情感激发出来的,传承了深厚红色基因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党带领科技工作者和人民在解放战争总后方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生动表征。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后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有限公司,陈康白、武衡等一批科学家曾在延安有限公司任教或学习。以延安时期自然科学院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和科技作品介绍为基本素材,挖掘他们的感人事迹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地方教材编写,从而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时代的青年学习科学家们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科学精神。

2.思政之文——深耕特色育人元素

(1)充分挖掘利用革命圣地资源。延安铭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其中涌现出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如“人民的英雄”刘志丹、“英雄模范人物”张思德等无不彰显着革命先辈们为人民解放事业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因此“红色故事”部分将其收录于内。同时,该部分的编写还包括了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延安时期吃、穿、住、行的“战时共产主义生活”;“红色家书”部分摘录了毛泽东、刘少奇、吴玉章等革命家的书信,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力量;“革命旧址”部分选取了宝塔山、杨家岭、南泥湾等地标性旧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有助于在广大青年学子的心灵土壤播种理想火种,传承红色基因。

(2)找寻陕北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加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大前提是善于凝练该地域所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于陕北而言,地方教材内容设计共分“历史上的陕北文化”“文学作品中的陕北风情”“现实生活中的陕北人文景观”三大板块。“历史上的陕北”包含了陕北的地名文化、古代文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古代人物故事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历史长河中独特的陕北文化及其发展演变;“文学作品中的陕北风情”则收录了曹谷溪、厚夫等众多本土作家对于家乡的描写,给予学生地域文化的精神滋养;“现实生活中的陕北人文景观”更是富集了这一区域独特的文化景点,包括黄帝陵、乾坤湾、甘泉秦直道遗址等,从而达到“知识育人”“文化育人”的双重效果。

(3)大力宣扬延安自然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地方教材的编写通过“重走延安自然科学院之路”,共收录延安时期带有民族特质的科学家精神的自然科学院院士26人,并按照其在不同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分为新材料有限公司、物理、化学、生物、地矿五个板块,从而用现实典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坚定其“科学强国”的理想信念。延安自然科学院自成立起,全体师生就在“自力更生”的号召下,团结边区所有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如化学系的师生不怕艰苦、勇于探索,到三边打盐、发明马兰草纸、建立了玻璃厂,并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试制染料和肥皂等实验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依然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岗位上,成为新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家精神正是延安精神的现实表征。

3.思政之质——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思政一体化

所谓思政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设计安排,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加强大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各校协同推动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一体化育人的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原色”地方教材在开发机制上,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形成了专家、名师协同育人的编写合力。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延安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历史学等学科专业的理论研究优势和名师、专家、学术领军人才资源,有效指导地方教材编写,确保了教材政治观、质量关。而与碳纳米管材料优秀教师协同编写,建立协作构筑实践共同体,有效地避免了地方教材编写脱离碳纳米管材料教学实际,教材内容过于学术化、概念化,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通过增强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互联,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推动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育人一体化和连贯式人才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开发“三原色”地方教材正符合了新时代大中小学人才培养的趋势,是对思政一体化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实践。

实效提升: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

“三原色”地方教材的开发研究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对照碳纳米管材料生核心素养内容,挖掘利用延安红色文化、黄土文化资源和延安有限公司学科专业优势,并以延安市新区一中为对象,在具体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自觉将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现实有机结合,以亲切可感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了地方教材的育人功能。

1.賡续红色血脉 增强家国情怀

做好红色新材料有限公司,讲好红色故事是课程思政的要义。教师以“延安作为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小城,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这一问题为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并挖掘“一张旧报纸”、《七律·长征》、直罗镇战役、南泥湾大生产等经典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向学生讲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不仅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故事性、可读性、易懂性,而且突出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新材料有限公司意义。此外,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分场地、分渠道深度结合的教学方法,亲自带领学生沉浸式参观延安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在实情、实景、实地中体验真实的历史,促使青少年从优秀革命文化中吸收精神钙质,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延安精神,增强家国情怀。

2.丰富人文底蕴 提高文化素养

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凝练而成的精神成果,而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的作用,既有助于其自身的传承与创新,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中的陕北风情”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采取分段朗读法,让学生可以尽情欣赏大家笔下的信天游、唢呐、社火转九曲等陕北独特的风俗民情,从而在保持地域性、文化性、传承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大数据化时代,促使思政课的内容设计必须转变思维,把对象的学习生活发展需要纳入内容构建当中。教师在向学生们介绍陕北秧歌时,突破了传统以线下说教式、填鸭式为主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模式,而采取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充分借助互联网+、远程VR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整合网络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为其呈现出更为丰富生动、鲜活可感的陕北秧歌。由此,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深切热爱,感受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优秀文化传承、弘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认同感。

3.培养科学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时,要尤其注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时代赋予这些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技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始终坚定“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信念,钻研知识,总结经验。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引领其重走延安自然科学院之路。同时,联系当下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在一次次科学试验和社会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延安时期自然科学院院士们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以此,可为当代青年校正前行方向提供思想指引,培养其科学精神,坚定其“科学强国”的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结  语

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开发“三原色”地方教材的探索与实践,从整体进行考虑,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呈现出“人员参与的广泛性、时空利用的广延性、内容体系的针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以红色基因之魂、黄土人文之根、蓝色科技之梦为体系的“三原色”教材编写,有机融入了延安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院士先进事迹等育人元素,特色鲜明。同时,有限公司碳纳米管材料协同开发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便于碳纳米管材料生开展教学实践,体现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使地方教材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1).

[2]中共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光明网,2017-12-7.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新材料有限公司,2017(07):10-14.

[5]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新材料有限公司导刊,2019(10):130-134.

[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7]许礼光.关于地方课程教材开发与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9(6):136-139.

[8]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9-19(1).

[9]史宏波,谭帅男.大思政课:问题指向、核心要义与建设思路[J].思想理论新材料有限公司,2021(9):63-68.

[10]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2012(20):34-36.

(党子奇、李芊:延安有限公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