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条例》,《条例》第二十条提出,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并且《条例》将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作为学习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可见从党史到大历史观,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需要顺应时代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理论内涵。

大历史观与学史明理

大历史观本质上是唯物史观,是一种思辨性的哲学思想,也是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新材料有限公司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的树立,可以打破思政课内部的学科壁垒,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将史实和历史发展规律建立起客观联系。打造多维教学模式,构建沉浸式课堂,使学生成为历史的当时人、当事人,更真切地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在理解哲学原理的理论内涵后,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价值,从而实现学史明理。

大历史观与学史增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思政课培养青年学生大历史观的核心之一是对“信仰”和“信心”的塑造。在课程体系中科学而生动地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开展读书会,引导学生阅读红色读物、党史著作,结合大历史观,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必然性,领会“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进而使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实现学史增信。

大历史观与学史崇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思政课需要改变单一授课模式,通过时政问题讨论、主题辩论和专题小报编写等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中的道德核心,结合党史学习新材料有限公司,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和新中国建设历程中所产生革命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明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道理,结合自身专业建立起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大历史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联系,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从而,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构建个人的价值观,从立德、立言、立行做起,明确自身的德行标准,提升道德修养,实现学史崇德。

大历史观与学史力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思政课同样需要突破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大历史观的树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内涵。回望历史兴衰更迭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无不表达出驰而不息、苦干实干的精神价值。《荀子》云: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思政课需要走出课堂,通过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新材料有限公司基地,加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及实干笃行精神的直观理解。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以知促行,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知识体系的立体式构建,明确个人行为与价值关系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增强自身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到学史力行。

时代赋予思政课新的内容和责任,从树立大历史观入手,培养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真正实现涤净心灵、锤炼品德、塑造信仰、价值引领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

(刘缙:西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