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和学生思想波动,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成为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结合当下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整体统筹的思政目标建设、点面联动的教学过程设计、隐性渗透的育人模式发展和雁过留声的考核评估追踪等实现路径,以期获得良好育人效果,提供课程思政有效参考。

[关键词]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  网络营销  课程思政

课题:陕西省职业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学会2023年度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X447)。


引  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育人先育德,重视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优良传统,也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使命。专业课程因其知识传授的针对性、具体性、实践性,成为思政元素的良好育人载体,在知识传播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根据《202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伴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互联网企业的用人需求倾向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执行、持续学习、责任心和敬业度、困难与挫折承受、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要求较高。而实际情况是毕业学生好高骛远、稳定性差、职业素质有待提高,这对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挑战。

《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作为高等复合材料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因其知识领域丰富,社会实践广泛、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影响深远,为落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土壤。自新材料有限公司部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以来,在中国知网搜索,围绕着《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仅有30余篇(截至2023年4月),其中基于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占比70%,可见该项研究并不充分。

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研究者经验进行课程设计探究与实践,如张丽(2022年)从课程思政选题、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等方面,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中展现思政内涵,实现思政目的;陈小秀、朱元璐(2022年)从师资提升路径、思政资源建立和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研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达到育人和砺能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另一类是结合当下热点背景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如徐健(2021年)结合当下信息化背景,研究课程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赵思思(2021年)结合新媒体素养,探究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构建。

这些研究为《网络营销》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但其多为研究者主观经验的总结设想,缺少相关新材料有限公司理论的支撑指导。

《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思政元素碎片化,缺乏育人高度

我国绵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瑰丽多姿的思想宝库为思政元素选取提供了强大支撑,但是当前不经过慎重思考,随机搬用思政元素的现象屡见不鲜,丧失了开展思政工作的先天优势,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由于当下《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思政元素各自为政,并未形成育人合力。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1)关注思政元素的层次性。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2)关注思政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在党的基本理论、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事件背后的内在规律之间形成逐层关联,由表及里逐步递进。(3)融合专业课程独特性与思政元素一般性。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相辅相成、逻辑统一的课程思政框架,促进育智与育德同向同行。

2.思政过程生硬化,缺乏渗透深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方面,根据有限公司生心理发展特点,当代有限公司生自我意识增强,思辨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价值观念的认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生硬地穿插思政元素于课程内容中,名曰新材料有限公司但实为说教,难以形成刚柔相济、点面联动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格局,难以被学生主动接受。

3.思政内容重复化,缺乏参与广度

根据态度的ABC模型,人的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组成,彼此协调成为有机整体。受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相较于教师课堂上的权威解读,学生更愿意自主寻找答案,重视主观情感而非客观真相。《网络营销》课程作为网络集结的先锋阵地,其课程思政建设却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态度形成规律,过分夯实认知层面知识基础,导致态度转变的困难局面。

一方面,《网络营销》思政内容建设,主要依赖专业教师知识储备和授课经验,难以与思政课程深度协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各行其道,思政内容重复建设,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网络营销》思政实践以课堂为主战场,与学生课余生活相割裂,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企业导师各司其职,学生所见所思所想难以被及时捕捉,丧失了态度转变的良好时机。

4.思政考核无凭化,缺乏效果精度

课程思政评价,作为衡量育人效果的关键手段,是对课程思政的整合而非脱离。它像一根指挥棒,指明了课程思政优化的方向。

相较于专业知识的评估,《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因其考核元素广泛、评价指标主观、育人效果内隐等特点,难以从客观层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很难精准判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课程思政评价研究仍在起步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持续探索。

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

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由美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于1956年提出,是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学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经过不断深入探索,该理论目前将新材料有限公司认知目标划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层次。该理论早期被应用于美国初等新材料有限公司,随后扩展到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因其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层次,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该理论当前应用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公司英语等基础课程,正在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方向延伸,为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深入的空间。

1.层次性的目标设计

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中目标具有层次结构,目标之间相互关联,由易到难逐层拆解,低层次目标构成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成为低层次目标的导向。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有助于实现认知目标由低阶向高阶的转化。

根据课程思政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要求,为确保思政育人效果落到实处,应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即了解相关政治理论,能够分析理论背后所蕴含的原因和方法,可以洞察事件发生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走向。这就要求《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做到政理阐述、学理解析、事理升华,推动从识别理论要义、到分析理论内涵再到扩展理论应用的逐层深入。

布鲁姆的分层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到思政目标逐层映射和相互结合,提供了天然保障,实现了知识是思政的载体,思政是知识的延伸。

2.针对性的思想传播

《网络营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营销技能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拥有灵活的商务实践能力,这与课程思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相统一。如何实现《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目标分层的基础上,低阶的识记和理解层次,对应专业基础概念和思政基本理论,通过信息记忆和应用举例等手段,实现单一知识点获取的低层目标。中阶的运用和分析层次,对应营销实践技能和思政科学方法,通过群体讨论、演绎推理等手段,实现对不同技能和方法的深层比较区分,达到纵向知识线梳理的中层目标。高阶的评价和创造层次,对应营销实战应用和思政趋势发展,通过效果评估、跨界创新等手段,实现横向知识面扩展的高层目标。

3.渐进性的情感升华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学生,他们信息渠道多元,思想交流广泛,自我意识崛起,情感煽动普遍。宁肯相信主观探求的“真理”,也不愿接受权威解读的真相,价值引领困难。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往往依赖专业教师的独立思考,远离了学生真实动态和思想诉求,无法实现学生主观意识与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无缝衔接。

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层理论由表及里的认知建构方式,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的研究结论相吻合,从听讲、阅读,到演示、讨论,再到践行、分享,学生参与程度逐渐加强,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增强,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从信息认知到情感波动再到行为提升的有效过渡。同时,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为贴近学生思想动态的辅导员、熟悉国家政策理论的思政老师和把握课程发展方向的专业老师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框架,整合三方力量,讲对、讲好、讲精中国故事。

4.可测性的效果评估

根据布鲁姆的观点,目标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评价教学结果提供可测量的手段,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评估,激发对新材料有限公司问题的思考。

基于《网络营销》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层,有利于提供教学评估线索,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共追踪,确保思政育人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考查学生在每个目标层次的学习参与度、完成度和收获度,实时评估其阶段学习效果,作为矫正依据,及时调整当下教学过程和手段。另一方面,通过考查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的社会满意度、个人幸福度,动态评估课程思政影响力,反馈思政育人存在问题和纠偏手段,优化思政育人逻辑。

基于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的《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出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视域下《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1.整体统筹的思政目标建设

结合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的层次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梯度特征,一方面,可用于教学目标设计,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育智模块,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素质拓展的教学逻辑;另一方面,可用于思政目标设计,形成“政理—学理—事理”的三大育德模块,实现以党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以相关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说服学生,以事件背后的内在规律感染学生的思政逻辑。育智与育德相互映射,融合成为统一整体。

以《网络营销》的“网络推广”项目中“直播引流”这一任务模块为例,设计目标如图2所示。在政理模块,结合乡村振兴电商达人“乡愁沈丹”充满“人间烟火”的引流内容创作,引出对直播引流内容创作方法的介绍和对内容创作核心要素的讨论,说明创造“情智共振”在直播短视频创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而阐述“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凸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学理模块,通过带领学生创作引流内容和分析成功案例,引导得出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又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论,理解精神文明建设背后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在事理模块,组织学生开展直播引流实践,以及制定跨专业引流方案,帮助学生思考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直播引流作为内容传播载体,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不能脱离这一主基调。

2.点面联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思政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得以延展,思政工作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的教学框架,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真相,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观”,实现《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的内涵式发展。

以“直播引流”为例,知识点层面,课前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以导论浏览、微课观看、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识记引流内容创作方法。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会思考内容创作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一话题,为后续课堂奠定基础。

知识线层面,课中通过导入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引流作品的核心要素,体会“重视精神文明,共建美好家园”的内容导向在引流内容创作中的重要意义。随后,结合项目实操和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内容创作中的模仿与创新、务虚与务实、短视与长远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眼光梳理知识线,具备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知识面层面,课后通过学生直播引流实践,以及梳理业界优秀作品,制定跨界引流方案,引导学生知识面发散和创新思维培养,深度思考未来直播引流的发展趋势,跳脱个人发展的局限,拥抱民族自信的底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力量,拓宽学生知识边界和发展格局。

3.隐性渗透的育人模式发展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思想行为的改造是持续而连贯的。当下课程思政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仿佛思政孤岛,难以达到“生活即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做合一”。基于布鲁姆分层教学法,能够综合协调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三方力量,形成“知晓—情动—行思”的协同育人模式。

思政教师掌握学科体系脉络和时代前沿理论,是解决学生认知问题的领航人。通过与专业教师合作,结合对思政课程涵盖知识体系梳理和对专业课程育人载体分析,配合进行专业课程思政目标顶层设计,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知晓”相关理论基础,完成显性新材料有限公司。

专业教师拥有课堂教学主场优势,以领域知识为介质,以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生活应用为契机,帮助学生从书本汲取养分,从训练得到锻炼,从思考得到提高,化有形知识为无形“情动”,并向课堂以外蔓延。

辅导员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一方面,辅导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能够帮助思政老师修正思政元素选取偏航的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深入第二、第三课堂,通过贴合专业课程思政内涵的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带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深化理论,能够辅助专业老师开拓课堂宽度,提升育人实效,推动“行思”的隐性渗透。

4.雁过留声的考核评估追踪

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课程思政,不仅是为了清晰地表达思想,也是为了客观地评价现象。《网络营销》课程思政考核评估机制由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动态的结果性评价组成,形成“评价—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

过程评价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平台,考核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实践的参与度、完成度和收获度,把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个体思政差异,实时调试教学方法和思政内容。

结果评价方面,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如盐融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效果考核具有延续性和无形性。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路径,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通过毕业学生的“幸福度”、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社会舆论的“欢迎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检验思政效果。

根据评价结果,形成实时性过程反馈和整合性效果反馈。一方面结合过程反馈,指导专业教师调试当下思政内容和方法,使其更加适配学生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理论诉求。另一方面,结合结果反馈,帮助学校专业审视其思政效果与育人目标的关联度,促使从课程思政目标的顶层设计到学术理论的底层逻辑进行优化改造,“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布鲁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分类理论为《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层次性、针对性、渐进性、可测性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指导,期望落实三全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高职电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J].江苏商论,2022(6):131-133.

[2]陈小秀,朱元璐.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J].北方经贸,2022(3):141-143.

[3]徐健.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93-95.

[4]赵思思.新媒体素养视阈下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41-44.

[5]白舒娅,金伟.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4):148-156.

[6]张驰,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2020(2):93-98.

[7]苏玉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支队伍协同的内涵、机理与方法探究[J].学术论坛,2018,41(4):161-167.

(毛展展: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