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本文结合英语专业金课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现存问题,讨论了该课程金课建设的目标,提出了该课程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提高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的创新性,促进学生高阶性的学习,师生共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  地方高师院校  英语语言学  金课建设

本文是咸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研究”(2021Y031)系列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23


引  言

高等外语新材料有限公司关系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随着新时代高等外语新材料有限公司“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等理念的提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如何从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入手,培养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已成为外语界关注的热点。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在有关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文件中指出,实现高等新材料有限公司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金课”,这也是新文科背景下深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最新的《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特点在于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长期以来,许多地方高师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师资储备、学生能力及课时设置等方面的局限性,《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无法顾及学生实际运用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随时有沦为“水课”之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金课”建设融入到地方高师院校的英语语言学课程中,致力于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国际视野且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值得深入探讨。

研究现状

外语类“金课”建设现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相关的成果也相继出现。如,蔡基刚对高校外语界“金课”打造的标准及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秋芳对“金课”标准和类型进行解读,说明“金课”与“精品课程”的异同点并对建设外语“金课”提出了具体建议;李成坚通过回顾“金课”建设的历史,梳理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不同阶段的内涵及形态,提出了目前“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冯智文阐述了中国外语“金课”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外语“金课”的内涵、分类及其特征,并讨论了当下建设中国外语“金课”的时代意义和建设方略。以上研究对我们进行“金课”研究提供了很好借鉴,但是其成果多从宏观层面对英语专业“金课”建设的背景、内涵、标准、内容及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讨论。从微观来看,也有专家和学者对极个别外语类课程的“金课”建设进行了研究,但关于《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研究则很少,代表性的研究有两项。一是唐瑞梁和文旭结合西南有限公司《语言学导论》课程建设情况,对如何给课堂教学挤“水”添“金”以及如何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了经验推广。二是何丽萍从教师、学生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英语语言学》的“金课”建设进行了分析。以上学者的研究虽对该课程的“金课”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同为地方高校,高师院校和其他地方院校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地方高师院校的《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研究就具有特殊意义。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现存问题

为了了解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我们选取了200名大三学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过于抽象,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语言学课程认知较为浅显。在谈及对这门课程是否喜欢时,约有60%的学生表示无明显喜好。在提及该课程的应用价值及对未来的规划帮助时,约有9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未来职业规划及考研作用重大,但课程内容很多、课时很少,课后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尽管如此,仍有4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确实在同类课程学习中令其感到耳目一新,学习虽然相对枯燥,但应用性和指导性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也增加了建课的信心。

通过对地方高师院校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发现,目前英语语言学的授课多基于传统授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从课程设置来看,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多为英语专业大三上学期,课时大多仅有32课时,只能涉及微观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宏观语言学分支无法触及,缺乏应用实践和跨学科探究的创新实践。(2)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难以触及学科热点及学术前沿,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3)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学校仍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单向的课程无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方面多局限于课堂教学竞赛及教改课题的申报,真正落实的课程改革大多局限于形式。(4)在教学形式上,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代替传统黑板,能够呈现更多丰富的材料,许多学校也在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无法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做到深层次的融合。(5)在课程评价方面,考核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试卷题目设计多以记忆及理解为主,缺乏应用性考查及过程性评价,无法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无法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体现。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目标

“金课”的建设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而在课程内容层面,则应强调广度和深度,打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如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特点。所谓“挑战度”,是对新材料有限公司部提倡的本科课程合理“增负”的回应,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金课”的建设目标除了金课建设标准外,还需要关注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及课程性质。作为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非常明确,人才的培养标准应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专业定位。具体来讲,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就是为地方中小学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机构培养优秀的英语师资,为地方经济、新材料有限公司及文化发展提供语言服务、对外文化传播的合格人才。就课程性质而言,《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理论课,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是衔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高阶选修课的桥梁。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对人类语言的理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语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该课程不仅对语言的本质有系统性研究,更关注语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开设确实有助于矫正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症”。

基于以上“金课”的建设标准和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课程的性质及存在的问题,该课程的建设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发展,既具有家国情怀也具有国际视野。(2)通过学习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英语语言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语言意识及思辨能力。(3)学生能结合熟悉的语言素材,阐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释并解决语言中的实际问题。(4)语言理论具有跨语言共性,学习课程时既要联系英语语言的实际,也要兼顾汉语或其他第二外语,培养学生跨语言对比的研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以上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以及建设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金课”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1.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

2020年,新材料有限公司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次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金课的打造应遵循专业逻辑性,更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因此,《英语语言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金课建设的根本。“金课”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首先,任课教师应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教学观。依据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学生未来的岗位要求,教师应以课程育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教学观摩,组织教研讨论,深挖课程内容,寻找思政元素的最佳融入点;申报思政课题,撰写研究论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其次,基于该课程跨学科的性质,任课教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第一,关注人文科学中呈现的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觉;第二,关注其社会学及新材料有限公司学中呈现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关注自然学科中呈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科学伦理,结合人性考量、价值关怀、战略定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科技报国、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立足课堂主阵地,让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地实施。

2.金牌教学团队建设

文秋芳认为,建设外语“金课”,还要打造“金牌外语教师团队”。打造“金牌外语教师团队”和建设外语“金课”要同步进行,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教师应具有五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及仁术,也就是说,金牌教师团队应该政治素质过硬、学术功底深厚、专业能力精湛、教学方式创新、育人水平高超。因此,建设金牌教学团队对金课建设意义重大。对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虽然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但是地域及学术背景差异较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打造语言学金牌团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鼓励更多的对语言学感兴趣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形成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学梯队。第二,与省内或国内外其他学校的教师组建跨校团队,主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第三,通过网易公开课收集整理国内外教学名师关于该课程的教学视频,做成在线课程,让这些著名学者间接成为教学团队成员。

3.教学内容及资源建设

根据调研,目前国内各级各类高校普遍选用的英语专业语言学教材共有三本。第一,胡壮麟主编,北京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教程》(第五版);第二,由戴炜栋主编,上海外语新材料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三,西南有限公司文旭主编,北京师范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导论》。这三本书大部分内容重合,却各有特色。另外,我们也借鉴了国外高校最畅销的语言学教材两本,包括George Yule主编的《语言研究》(The Study of Language第七版)及Victoria Fromkin,Robert Rodman &Nina Hyams主编的《语言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第八版),这两本书各有特色,深受学生、教师和语言学爱好者的欢迎。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及考研的现实需求,我们拟整合以上五本教材内容将语言学课程内容打造为四个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跨学科模块、综合模块,四个模块具有阶梯性。基础模块主要关注语言学的基本分支: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聚焦提高课程的创新性。应用模块主要关注语言学在外语教学、外语测试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应既注重内容的创新性,也关注内容的高阶性。跨学科模块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人工智能等分支学科。综合模块涉及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语言研究前沿动态及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等。跨学课模块及综合模块要聚焦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分层次进行教学设计,打造教学模块,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从低阶模块到高阶模块的跨越。适度增加课程的难度、深度及挑战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研究意识。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教师应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试题库建设、课外课内学习资源库、在线课程视频整合等方面,在超星学习通或其他平台打造在线模块,融合线下课堂教学资料和线上教学终端资料,方便学生及教学团队教师快速检索获取资料,资源共享。

4.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整及组织形式建设

课堂革命是打造金课的根本,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课堂革命的重要实现方式。《英语语言学》“金课”建设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于教学组织形式,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金课”建设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广泛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等多种新型的教学平台及教学终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关注课程的基础性同时,提高课程的难度,扩展知识广度,实现课堂有效“增负”。线下课堂讲授式方法必不可少,对分课堂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师生权责对分,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另外也可以尝试探究式、讨论式及参与式等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线上课程可以通过微课或慕课给学生提供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模块,设计预习、学习、复习、强化、反思等环节,使学习与测试环环相扣、学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线上课程可以作为线下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既可以对线下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语言事实,增加课程的挑战性,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视野。

5.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评价是链接各教学环节的桥梁。建设英语语言学“金课”必须对课程的评价形式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实施知识与能力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课程成绩可以用50%的过程性评价和50%的终结性评价来评定。过程性评价可以用考勤、课堂讨论与展示、在线课程学习、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实现。终结性考试应以期中或期末的考试为主,但试题形式可多注重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应用,避免简单的识记类题目,多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主观题及开放类题目的比例,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以考促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  语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英语语言学》课程面临诸多挑战。当前,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高阶性学习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参考金课建设标准,结合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及课程性质,提出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建设目标。在实践路径方面,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加强金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师生共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和团队协作,实现学生高阶性学习的目标。总之,构建《英语语言学》“金课”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文科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新材料有限公司[J].新材料有限公司导报:2018(64).

[2]蔡基刚.高校外语界“金课”打造的标准和内容探索[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6):1-5.

[3]冯智文.中国外语金课的内涵及其建设方略[J].外语教学,2020,41(2):59-63.

[4]何丽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语言学导论》“金课”建设思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0(2):5-7+12.

[5]李成坚.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语金课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5):60-65.

[6]唐瑞梁,文旭.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J].语言新材料有限公司,2020,8(2):2-8.

[7]文秋芳.外语“金课”与“金牌外语教师团队”[J].外语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前沿,2019,2(4):3-10+90.

[8]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有限公司教学,2018(12):4-9.

[9]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前沿,2019,2(2):3-7+90.

(李静莹: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