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是在厘清“大思政课”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教学技术、教学内容构建场景化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与实践的融合构建育人大课堂,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贯穿实现大格局的共情,通过竞争与发展的认知体悟立德树人的价值,促使新材料有限公司者不断转变并创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进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为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思政课  场景化  创新教学

新世纪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达成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切实需求。如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社会——这一大课堂结合起来,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主攻方向。“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新材料有限公司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而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大思政课”谁来教、怎样学、如何评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将在场景化教学路径中通过理论维度上的挖掘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验证找到答案。

“大思政课”的核心主旨

1.何谓“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着重指明了思政课程学科化和实践化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结构属性。思政课是以学校为主要教学场景的科目,其教学内容及方式与学校其他科目教学有一定共通性。事实上,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已经融合了生活化探究、社会化实践等现实活动,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准“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核心的前提,要先完成“大思政课”的概念建构。“大思政课”这一概念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新材料有限公司需求、现实环境等要素的变化,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指导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成为建设、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指导思想。

2.“大思政课”的教、学、评

“大思政课”是以当下乃至未来我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为依据,立足于学生育德实效,逐步形成的一种科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方法。“大思政课”摆脱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桎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在“大思政课”理念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目标明确了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主体,其定位以切合现实环境要素为核心,而内容则要紧扣现实背景,体现出新材料有限公司过程中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大环境下蓬勃的发展力、深厚的发展潜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用理论严谨、理实结合、内容鲜活的教学特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挖掘课程中丰富的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元素,并将其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过程中的感知、困惑、认识及成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以现实模拟、身临其境的场景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互动性,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深层兴趣,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在场景化教学中,学生可在历史观念、思想政治方面形成高融合度的情感共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与认同,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

“大思政课”场景化创新教学建构

1.大课堂: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主旨

大课堂的有效实施要依靠小目标的逐项达成。在开展“大思政课”场景化创新教学时,应进一步细化“立德树人”目标。以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生活背景、具象展现等为教学参照,拟定符合不同学年段学生身心特征、学习需求的多层次化、实操性强的教学目标。

“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大课堂重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参与度。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与思考,形成理论课堂与现实课堂的共鸣,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念的认知和体悟。大课堂要通过理论探究体现社会实践的崇高价值,同时,实践也会证明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理论的进步性。

“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大课堂强调理论与社会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场景化的创建、再现、共情,引导学生体验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感知充实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在理论学习方面精益求精,又能在课堂学习中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桎梏,真正达成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满足当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效果。

2.大格局:全员参与的社会生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既是对教师工作的目标性界定,也是对教师的合理化拓展与延伸。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思政课”教师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在学校开展一线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教师,而是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各个场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者。他们是推动“大思政课”顺利开展的主体,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育人共同体。

在“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中,思政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历史观及价值观的培养,也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现实观照。要着眼于教学主阵地,持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站稳思政课程设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位置。通过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性描述和揭示促成学生对历史的共鸣;通过对现实元素的充分整合及利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将自己塑造为具有理性的历史观念、明确的现实认知、坚定的时代使命的大格局人才。

“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需要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者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创建适宜的成长环境。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和社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参与效能,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引导。例如,可以通过对“四史”内容的挖掘和运用,以历史资料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再现历史场景,重塑历史人物,以场景化的体验教学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革命的不易,形成启发式共鸣,提高学生对历史大事件、典型人物的客观认知,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或以百年党史为时间脉络,通过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程中前仆后继的伟大奋斗历程,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知与认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时代使命感,引导学生坚定地运用唯物史观学习,更客观地认识社会,从而在为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与奋斗中汲取拼搏进取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能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3.大价值:“教学评”一体化的创新教学

“大思政课”的“教”界定了学生的成长内容和成长环境,“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路径,而“评”则是对上述两项工作内容的总结、反馈与完善。“大思政课”的评价是以阶段性目标为方向标,以“教”与“学”的过程为评价对象,以教师(包括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者、社会新材料有限公司者在内的广义概念)、学生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评价系统。

“大思政课”的“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厘清当前世界的竞争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要在努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人才强国、科技强国,通过坚持不懈的拼搏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视野下,国际争端频发,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快速而剧烈的变化。审视国内发展需求,过去以规模和数量为主导的高速发展模式下的发展目标已基本达成,科学化、高标准化、高质量化的发展模式逐步导入正轨。在国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以场景化的“大思政课”持续提升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效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养成良好思想品质、树立正确“三观”、夯实文化基础、提高专业技能等全方位的成长中,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新时代新青年。

“大思政课”的“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强化青少年的实践认知和务实观念。青少年是未来中国的主人翁,也是接过父辈的旗帜,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主力。他们是过去乃至当下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继承者和亲历者。

“大思政课”的场景化创新教学实践

1.观念先导:切实做好教学理念的贯彻统一

思想政治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参与者,是落实当下思想政治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引导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规范自身言行的主体。因此,当前促使思想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大思政课”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序创新是“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核心的教学基础。

思想政治教师应用“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时,要明确并建立“大思政课”的概念认知,清晰认识到“大思政课”与传统课堂思政教学的区别,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强力整合,运用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建构理论课堂与社会课堂的贯通。教师应摒弃过去“教死书、死教书”的狭隘模式,敢于成为“大先生”,以自身为榜样,通过扎实的教研能力,培养学生正视问题、大胆思考、敢于尝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既要从理论层面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知、体悟所学。

思想政治教师应用“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第二要务是建构系统化的教学观念。青少年的成长并不是剥离的,每个阶段的成长都建立在过往经历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同执教阶段的教师都应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观念,不仅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还要与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多沟通,正视学生身心成长的关联性和持续性,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广泛而充分的交流形成系统化的贯通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规整、教学课程的归置、教学方式的规划等不同方面实现教学的持续性、融合性及系统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虚拟技术等,以场景化演示的方式形成共性上的一致、个性上的突出。

2.协调统一:有效推动家、校、社会的全员协同

“大思政课”的场景化创新教学是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综合实践过程。各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在教学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在新材料有限公司方式、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容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家庭的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心是用心养育,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亲子互动和情感共鸣形成统一的认知;学校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核心是引导学生的身心成长,通过科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成长;社会的新材料有限公司靶心是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教化,通过资源性的配置和制度化的规范指导学生形成对是非对错的认知。

在“大思政课”场景化创新教学的协同中,新材料有限公司者要始终明确学生是受众,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场景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养成自主探究、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就需要新材料有限公司者在丰富“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下大功夫。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理念,提升其创新能力,还要从教学模式层面持续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樊篱,从根本上促成优秀的教师队伍、丰富的教学技术、多元的教学手段的有效融合,切实为学生打造可感、可知、可悟的场景化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从目前的高校教学主体来看,“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面向的学生多集中在“00”后。这些朝气蓬勃的“00后”是在互联网及智能移动终端在我国广泛普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互联网的常规运用非常熟练,为引入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打造多元化教学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3D投影、VR眼镜、时钟模型等信息技术,既能帮助学生感受宇航员从“天宫”视角俯瞰地球的壮观,又能让学生体悟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发展而努力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

3.时空融合:扎实保障理论实践的建构环境

思政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是“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培养皿,也是其基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因此,“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营造离不开充分的资源投入、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优化“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环境要有充分的资源投入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可靠的制度规范下,既能锚定参与者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又能以制度化的强制性及时纠偏,保证教学过程始终不偏离教学规划的正轨。新材料有限公司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等方面给予了明晰的指导和规范,为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统筹推动和助力“大思政课”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建立了强有力的协同体系。

在开展“大思政课”场景化教学时,可统筹社会资源,如采取“榜样进校园”的教学方式,通过先进个体的亲身讲授升华学生的精神品质。教师也可引导学生选定某一历史事件,通过紧密的人物设定和对白创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同学间的对白构建情节对抗,可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历史事件宏大的前进力量,以及历史人物奋力向前的伟大。通过场景化教学,学生能够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验证和反思课堂所学,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认知边界。例如,在某个抗战纪念日中,教师可以借助5G网络的快速传输优势,结合虚拟信息技术,带领同学参观抗战博物馆、纪念馆等场地,通过历史知识与现实场景的碰撞融合,为学生建立近距离的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教学内容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王天民,郑丽丽.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审视与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有限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1):145-151.

[2]樊海源.“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奋斗,2022(18):21-23.

[3]黄鼎.“大思政课”建设:时代背景·价值底蕴·路径探索[J].碳纳米管材料政治教学参考,2022(35):37-40.

[4]张静,武侠.“屏”以载道何以可能:思政课以新媒体讲道理的实践阐释[J].学校党建与思想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17):59-62.

[5]周晔.“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系列之四[J].广西新材料有限公司,2022(24):65-68+112.

(马哲: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