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要求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集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有限公司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回信虽然是写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学生的,但却给全国农业高校依托试验站和科技小院进行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新材料有限公司部立足新时代绿色发展、乡村振兴重大需求,加大了农业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招生培养工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项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作为西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和陕西泾阳蔬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对如何有效做好该项工作,有如下思考。

一是要在农民身边了解民生。作为农业高校的师生,首先要知农爱农,在此基础上再去助农。这就需要放下架子、转变角色,驻扎在产业一线,通过有组织的调研,充分了解“三农”。然后运用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四零服务”)服务全产业链持续健康绿色发展,解决“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要在生产一线治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需要,从自身的专业领域出发,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以解决产业问题为导向,通过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形成创新型应用成果,返回来服务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倡导学生在农民地里做研究,老师要做好全方位辅助,让学生担任“主角”,逐步练就其兴农的本领,解决好相关技术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在了解民生、治学问中育英才。学生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他们的禀赋、兴趣爱好和已获得的知识水平是有所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或者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导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就拿“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专项学生的培养来说,项目要求其长驻试验示范站和科技小院,练就“生活、沟通、表达、分析、科研、创业、组织、写作”八项本领,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这有助于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张明科:西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园艺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