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提升的核心是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教师职业信仰缺失、自主提升意识淡薄、新材料有限公司科研能力欠缺、教师职业心理问题隐蔽等困境。为此,树立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理念、创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完善乡村教师评价机制、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淡薄的合作意愿弱化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合作精神,使得工作开展受到很大阻碍。一是一些教师缺乏职业信念,“躺平”“围观”“佛系”教师仍然存在。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就过着与世无争的职业生活:不评优、不树模、不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活动、不承担任何公开课和示范课。二是很多乡村教师超负荷运转,除了大量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工作外,还有很多与教学无关的事务,致使教师疲于应付,无力静心坚守课堂;大量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都需要乡村教师全天候、“保姆式”看护,这也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致使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也不高。三是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分配不公、新材料有限公司环境的多样性以及薪酬待遇的悬殊,都影响着乡村教师的生活,从而让他们对扎根于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热忱日益衰退。

(二)萧条的共建气场模糊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根据调查研究,一部分新入职的乡村教师因为得不到科学、专业的引领,导致错过了最佳成长期。乡村教师的年龄分布非常明显,以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为主,中年教师则处于严重的断层状态。受“师徒制”培训模式的影响,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存在着口头传授的师徒培养模式,老教师的权威性难以撼动,“经验型”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使得新入职的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导致出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给许多年轻的乡村教师带来了专业发展的困局,也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影响到整个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此外,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乡村教师相对很少有机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导致他们无法获取丰富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资源。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孤独感、自卑感增加,参与意愿逐渐减退,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氛围中。

一部分教师缺乏新材料有限公司激情,专业发展毫无方向,这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和探究现代新材料有限公司理论和方法的动力,难以提升教学素养。长此以往,他们就可能会失去合作、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主动性,也不会积极思考并创造新的内容,这会导致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难以形成共同的学习领域。

(三)单一的成员结构稀释了学习共同体的共建效度

许多乡村老师的学术交流活动集中在本学校内,由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或者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这种校内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结构,往往局限于本校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的研究实践中,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策划者、助学者都是本校的同事,他们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基本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研修质量、教师成长速度便会大打折扣。另外,乡村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多局限于本校,跨学校、跨区域的联片学术交流活动也比较少,与外界甚至是更高级别的专家面授指导、交流则更少。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课堂上往往缺乏有价值的信息,缺乏有益的建议,使得共同体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研讨变得耗时低效。

(四)评价的固化抑制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

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备,绩效考核往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不能正确反馈学习共同体成员学习交流的过程。由于缺乏良好的指导和激励,优秀的教师无法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普通教师也无法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无法全面获取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学业质量提升往往不尽如人意,从而导致乡村教师缺乏积极性,无法充分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来。

二、建构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亟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能够持续探索、乐意分享经验的骨干教师,努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水平、乐意付出、深耕课堂的乡村教师团队,助推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质量提升。

(一)强化意识:激发教师的合作热情

为了发挥教师的潜能,我们应该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提升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培训,让教师从周围的榜样身上寻找到实现职业理想的方向,并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来修炼自身的职业情操。

激发乡村教师主动合作的激情,需要为乡村教师“减负”。需要依法、依规、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切实减轻乡村教师承担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还校园一个清净,让教师能够安安静静地研究学生和课堂。

为了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政府应将办好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重要任务。各级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门应当密切关注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全面执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同时,应该落实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支持政策,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乡村教师奖励政策,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积极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来,在团队中找到专业生长点,享受团队互帮互助、共学共研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二)打造协同共建的生命场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打造协同共建生命场的关键。教师的职业发展并非只局限于他们自身,而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一发展的过程应得到教研机构、学院以及公众的共同支持。教研机构应努力创造一种更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氛围。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投入,改善乡村的教学条件,加大建设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硬件设施的力度。二是完善评价制度,创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为乡村教师打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中,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打破乡村教师年龄的壁垒,秉承“人人皆可为师”的原则,充分发挥不同年龄阶层的教师在团队中应有的作用,在批判性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传帮带”。通过“共商、共建、共研、共享、共赢”的共同体建设理念,将学习公共体创建成师生共生、优质资源共享的生命场。

(三)创建多种类型的学习共同体

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该由多种形式的学习小组组成,他们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县级‘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课程的设计,并且能够在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团队。

1.创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本土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探索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本土专家团队。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结合各类项目的资源优势,为乡村教师量身定制3~5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实施3~5年的周期性支持,以此来建立一支能够提供高质量教学、精准教研、实用性强、便捷性强、贴近当地实际的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综合能力,推动课程改革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整合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并创建“线上线下共同研修”的混合型学习模式。

2.努力打造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培植县级“三级三类”骨干体系。让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成长为先进理念、创新思维、优质资源共享的集散地,成为乡村教师充电、蓄电的学习场,借助信息技术“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师+”“名校+”的互联网学习优势,打破地域环境壁垒,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引导、传播、带动的作用,借助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站的优势资源,大力组织推广“送教送培”培训项目,以“订单式培训”为主旨,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崭新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理念送进乡村课堂教学一线,这既拓宽了乡村教师培训的边界,又能了解乡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整合乡村教学的需求。通过“课堂观察、名师视导、问诊把脉、团队出击、精准帮扶”等一系列组合拳,助推乡村学校课程改革进程,使之朝着规范化、常态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3.创建骨干梯队。为优秀的特岗教师建档立卡,为基层教师牵手县级名师工作室搭建一条通道,在全县范围遴选“种子教师”和“影子教师”,让他们作为骨干梯队,加入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中,进行联合培养。“种子教师”与县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一起前往城市名校跟岗学习,仔细研究、学习,感受省级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德情操,提升职业修为,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实践能力。

4.建立优秀教师轮岗交流机制。轮岗交流为乡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前往城镇接受更好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而省级“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教师,下沉到乡村学校,不仅能够盘活当地的优质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乡村教师带来先进的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理念,让乡村教师看到成长的希望,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

支教帮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支援方式。名师、专家深入偏远的乡村,坚守课堂,为乡村教师提供更接地气的专业指导,结合区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特点,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专业成长规划,陪伴、答疑、解惑,在名师支教周期内,乡村教师从理念到专业技能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互联网+新材料有限公司”则为乡村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了与城市学校同步教研、授课,共享优质资源。

(四)健全长效完善的评价制度

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持续、长效的运行,必须整合共同体内各校的考核机制,形成抱团式发展新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组织、活动和考核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交流、年末有评价,实现共同体内城乡学校、教师的互联、互补和共赢。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的遴选制度。重新设计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