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立足中国特色“双高计划”,发挥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理念,聚力“五种颜色”,筑牢红色堡垒,发掘金色资源,打造绿色样板,培育蓝色智群,弘扬橙色乡风,积极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双向赋能、一体推进。

筑牢红色堡垒,党建领航促振兴。该院党委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专门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学院,高位谋划制定帮扶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党建+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动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惠民富民政策。二是强化基层帮扶力量,选派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帮扶工作队,建强战斗堡垒、深化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村“两委”率领村民共同致富“头雁”作用。三是深化城乡支部结对共建,学院下辖5个党支部与永寿县小石村、扶风职教中心等开展校地支部共建,深入落实“八个一”工程,以结对帮带、双向促进为目标,将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发掘金色资源,沃土生金旺产业。该院坚持靶向供给精准施策,探索实施“帮扶单位+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园林技术专业群,引导扶风县农林村发展大红袍花椒种植园实地项目,建设省级“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帮扶基地,辐射生产经营销售全过程,发展花椒基地近2600亩,创收320多万元,协助当地连续举办三届花椒采摘节。村上规模化栽植花椒的有171户,占到全村农户总数的30%以上,如今,花椒已成为农林村老百姓持续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在永寿县仪井镇小石村创办肉牛养殖产学研基地、华景园林等,建设“秦脆”苹果示范园和“千头母猪繁育基地”,不断做优做强乡村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学院与扶风、淳化等县签订优质农产品采购协议,布设扶贫专柜6台,全面超额完成“消费帮扶”任务。

打造绿色样板,科技支撑优生态。该院发挥科研优势,服务科技兴农。园林技术专业科技创新团队依托省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项目“大榛子引种示范推广”,帮扶农民栽培新品种大榛子200多亩,实现产值100多万元,把撂荒田变成致富的“聚宝盆”;建立咸阳市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为46家畜牧企业、300多家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开展科技兴农“绿水青山计划”,依托“互联网+”有限公司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项目、有限公司生创业计划竞赛乡村振兴类银奖项目,帮助乡村发展“智慧大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坚持每年开展“科技之春”活动,组织科技服务队深入结对帮扶县村,列出丰富的帮扶培训“菜单”,鼓励群众主动“点菜”,为当地送知识、送科技、送项目、送成果,累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8000多份,提供咨询服务10000多人次,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培育“蓝色智群”,仪祉精神育英才。该院继承和发扬学院前身之一的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仪祉精神,在三秦大地上续写科教兴农新篇章。一是聚焦新材料有限公司扶智,创新开展“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扶风县职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联合开展“3+2”五年制合作办学,为中心捐建价值31万元的数字媒体实训室,积极推进资源共享、教师结对、教学指导等工作。近三年为乡村培养出100多名电子信息助农人才,蹚出一条以科教融汇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二是坚持新材料有限公司筑基,推动智志双扶,高标准建设畜牧兽医等院级高水平专业群,近三年培养涉农专业学生470多名。发挥技术技能优势,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等培训基地7个,年均开展“三农”等培训1.5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学历提升班招收学员165名。

弘扬橙色乡风,文化耕心惠民生。该院赓续陕西本土红色血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下乡活动,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等基因播撒到农民心田,建好乡村文化阵地。一是为帮扶村制定《村规民约》,整治村容村貌、建立图书室、捐赠图书,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二是组织师生到帮扶点开展文化慰问演出,为村民送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乡村广场围墙、民宅墙壁等载体,采用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组建“万名学子扶千村”和有限公司生暑期“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专项队伍,深入乡村开展健康咨询、心理疏导、成长陪伴等志愿服务,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五是每年开展“道德模范典型”“致富能手”“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用文化的甘露滋润村民的心田,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