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空军军医有限公司举行义诊活动。王璇 摄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虽然你早已跟我们永别了,但我决心接过你手中的枪,学习你的思想,做时代的英雄,为人民利益献出我的一生

——张华烈士日记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有限公司(现空军军医有限公司)青年学员张华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生命托举起跌入化粪池的老人,将24岁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救人瞬间。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有限公司生的代表,张华无疑是那个年代学习雷锋精神的典范。如今,距离张华烈士牺牲已经41年,但是他“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精神,随着时间推移仍然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赓续张华精神 争做张华传人

“张华!”“到!”在空军军医有限公司,每当夜幕降临晚点名时,张华的名字仍然会被点到,齐声替英雄答到的,则是“张华队”的学员们。

2018年1月,空军军医有限公司党委将原“张华连”调整至同样具有光荣传统的学员某大队,正式命名为“张华队”。从那一刻起,“接过英雄的旗帜,成为旗帜”的目标深深扎根在队员心中。

“‘张华队’成立以来,我们就将晚点名活动作为一项仪式固定下来,引导学员们纪念英雄、争当英雄。”空军军医有限公司基础医学院“张华队”教导员李岳洋告诉记者,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是参观张华荣誉室,学的第一首歌是“张华队”队歌。

每届“张华队”既有从基层部队考上来的战士学员,也有通过高考录取的青年学员,军事体能素质参差不齐。为克服这一短板,“张华队”建立起“张华班学员当刀锋、党员骨干当尖兵”的帮带机制,还设立遴选淘汰机制,引领学员力争上游。李岳洋说,2018年以来,“张华队”的专业课成绩总平均分蝉联年级第一。同时,不断有学员在国家级比赛中捧回金奖、参加专业学术年会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多项专利授权。

他们是奋不顾身、救死扶伤的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是发奋学习、报国为民的模范学员二大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赴川医疗队,也是生命至上、使命志诚、医术至精、意志至坚的抗击疫情医疗队。

从“张华的集体”到“集体的张华”

对空军军医有限公司第二附属医院郝春秋教授来说,从毕业留校到现在,从医学新人到主任医师、博导教授,从抗击非典到赴非抗击埃博拉,张华精神像一面旗帜,始终引领着他不断奔赴。

“援非抗击埃博拉那次,上午我母亲刚刚过世,下午4点我接到任务。”郝春秋回忆,没来得及参加母亲葬礼,他就毅然随队踏上援非之旅。新冠疫情袭来,学校党委发出成立“张华党员突击队”的号召,“请战者”如云。郝春秋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2018年7月,“张华队”首届学员涂冰在毕业分配时,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主动要求进疆赴藏,献身边防。他说:“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也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张华精神的内涵。”连续4年获评优秀学员,被学校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即将毕业的“张华班”班长张勇军,大三就提交了支边志愿书。本可以有更多选择的他,内心有着更坚定的答案:“我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41年前,曾有人用“金子换石头”比喻张华挽救风烛残年老农的行为。41年来,一代代空医大人用行动写下“生命不是算术题,道德也不能用加减乘除来换算”的朴素道理。从“张华的集体”到“集体的张华”,更多的人卫国戍边、砺兵沙场、科研攻关、抗洪抢险、抗击疫情……让张华精神的火种,继续燃遍全国。 

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