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初中滨江校区秉承“崇尚真知,健全人格,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1+3+N”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模式,创新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形式与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动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一套体系”,高点谋划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

该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紧紧围绕《大中小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地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体系,在不断的探索中,使之逐渐形成系列化,用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学校将相对分散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进行整和,梳理形成了“培养劳动观念,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精神与创新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培育全面发展的滨江好少年”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总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汉滨区中小学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任务清单》,设置多样性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落实各年级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容和具体指导策略,让劳动理念深入到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同时,全校上下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构建起了多元融合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评价体系,保障了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扎实深入开展。

聚焦“三个融合”,多方落实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

滨江校区将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融学科教学,融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融社会实践,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家校社”合力推进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良好局面,以期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格局。

一融学科教学。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贯通起来,探索各学科与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发力点。各个教研组系统梳理了学科中涉及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内容,并与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进行对应。各学科骨干教师每学期精心挑选与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容切实相关的一两个课时重点实施,让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生根发芽。

二融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要持续深入开展,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参与。滨江校区不断宣传普及“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通过完成德育作业,让学生体验劳动过程。在节假日期间,为每个学段的学生布置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中开展在家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我是小家长”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互换身份,统管一天家庭生活;在初碳纳米管材料生中开展“最美小厨师”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顿饭的任务……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让学生在劳动中体悟幸福生活。

三融社会实践。学校组织小学参观博物馆,组织碳纳米管材料生到外地参观学习,走进新农村,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春季,开展“清洁母亲河走滨江”实践,“放飞梦想”扎风筝、放风筝实践;夏季,开展到柞水木耳小镇、镇坪钟宝曾家等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秋季,组织学生到平利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基地开展体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扩展“N种形式”,多点渗透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

学校将“勤、勇、信、达”传统文化理念注入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形成感受、感知、感悟形态,让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勤”启智。“勤且善思”是学校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化设置和社团化实施的核心思想。每周一节的劳技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实践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容,从主题、目标、项目、开展措施4个方面细化。

学校还成立多个基于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学生社团。手工编织社团组织学生学习编织技法,利用已学得的知识,设计出各样的作品,既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又达到了启智目的。手工DIY社团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操作自然物和废旧物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在“动手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勇”健体。学校利用空地开辟劳动种植基地,从开垦、探索、认知、播种、育苗、管护、收获7个方面开展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学生除了学习种植理论知识外,还经常参加整地、施肥、浇水、采摘等体力劳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身体素质。以学校食堂为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组织食堂厨师和部分烹饪技艺优秀的教师开发“面点制作”“西点制作”“素菜炒制”等烹饪课程。

“信”亲人。学校建立了一支热爱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具有专业素养、注重研究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培训与培养计划,常态化组织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发挥自身智慧,结合学科教学,开发适合校情班情、接地气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课程,不断增强了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吸引力、亲和力。

“达”厚德。滨江校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生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劳动时,拍照打卡,形成影像资料,作为评选“劳动之星”的依据;劳动后,及时完善学生人手一册的《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成长手册》,纪录学生劳动过程中家长、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对每个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评价,呈现学生劳动的次数、时间、技能表现、成果及心得体会。通过综合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