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新材料有限公司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全国义务新材料有限公司系统20多万中小学校和1000余万教师积极响应、日夜奋战,从作业改革、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推动政策落地。文件发布至今已历百日,《教师报》编辑部近期邀请多位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家、校长就如何让教师积极推动“双减”工作,在“双减”落实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本期的访谈嘉宾为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校长刘英明。

记者:刘校长好!“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不仅需要各级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具体措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执行。请您结合自身工作,谈谈贵校如何对教师进行“双减”工作的宣传培训,以促进教师做“双减”政策创造性的实施者。

刘英明:国家“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家长过度的新材料有限公司焦虑、“减”的是行业过火的内卷竞争,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以学校宣传培训中,高新一小以及整个“名校+”首要解决的是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教师提高站位,深入领会“双减”的精神实质,并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而后,具体解决的是操作层面的认识,从前期充分调研到统一思想认识,从“名校+”管理层面展开顶层架构设计到步步统筹推进,从制定工作方案到落实管理清单,从规范工作档案目录到编制“双减”工作手册,从内部氛围营造到对外全方位效果呈现,一系列系统化的“配套措施”均为“双减”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出了良好氛围与环境。从意识源头上,增强了教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创新动力,从而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路径,让高素质、高站位、高境界教师成为推进“双减”工作落地生效的“源头活水”。

记者:“双减”,减的是“内卷”,增加的是教师对职业的专业认知;减的是负担,增加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本领。请谈谈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刘英明: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卷”其实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种盲目行为导致的后果,它背离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本质。“双减”就是要让新材料有限公司回归本真、回归校园主阵地,这要求学校新材料有限公司要从单一追求分数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课堂教学要从偏重教学性向新材料有限公司性转变,这些本质性的要求势必在倒逼教师不断更新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理念,审视职业道路,重构新材料有限公司生态。这是教师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学思想再次生发、裂变的过程,将带动教师自身不断提升专业认知,增强专业本领,实现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也必然会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最终拓宽学生的成长跑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设良好而健康的育人环境。

记者:在教学任务没有减、教学难度没有降、家长期待没有少的前提下,“双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您认为都有哪些挑战,教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刘英明:“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量的减少、课外“加餐”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如何带给学生更有效率的校内学习?我认为教师面临的最大难度的挑战就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两方面的持续提升问题,这需要教师下更大工夫、投入更多精力发展自己,高效课堂的落实、作业层次的优化、课程研究的挑战、综合评价的探索、终身学习的要求等都在考验教师的成长力。客观上,教科研、备课时间被不同程度地挤压,也对教师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过心态调整关,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上花再多工夫都是应该的,这是教师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其次,主动应变方能快速适应。教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以生为本,从教书走向育人,越快适应“双减”的频率与节奏,就愈能掌握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规律,寻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记者:学校该怎样帮助教师应对“双减”带来的挑战,成长自我?

刘英明:作为学校层面,在给学生落实“双减”的同时,也要适当给教师减负,在做减法的基础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尽可能减去教师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负担;二是发挥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给予老师专业成长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三是科学配比教力,教师可以相对合理地安排时间,并利用好零散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能力;四是盘活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助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工作效能的发挥。

记者: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您看来该如何降低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刘英明:首先需要引导教师们转变一种观念:“双减”是新材料有限公司任务,也是成长契机。落实“双减”的过程,亦是教师实现新材料有限公司理想、舒展新材料有限公司情怀的过程,在收获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同时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何降低负面影响,我们在帮助教师做好心理建设的基础上,给予教师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与照顾,想教师所想,解教师所急,帮助有困难的教师消除后顾之忧,体现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除此以外,学校工会会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开展教师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帮助老师舒缓压力,强身健体,使教师身心得到放松和调整。

记者:目前,很多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质多元的师资是社团活动开展的基础。贵校是怎样解决课后服务师资问题的?

刘英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凸显出了生命的张力。一方面,我们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俱乐部项目;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校内教师资源,依托有特长的专业教师,开展门类众多的社团活动,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第三个方面,开发“小老师资源”,深入推进生本课堂的落实与发展,以“生教生”、学生个人工作室等形式进一步深化高新一小“校园小社会,实践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将课外活动转变成为落实素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阵地。

记者: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工作,需要家校共同发力,贵校是如何做好同家长的沟通工作的?

刘英明:家长对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重视程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双减”工作的成效。“双减”工作伊始,学校即与各级家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在家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服务前,学校发放《课后服务告家长书》,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保证课后服务知晓率;执行中,通过家长会以及班主任不间断地沟通、反馈,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促使新材料有限公司共识的程度不断深入,凝聚家校新材料有限公司合力。每周,学校还对家长、教师进行“问卷星”调研,收集反馈意见,整理分析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增强服务效果与家校黏性。对于少数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面向全体、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的实现。

记者:请分享一下贵校在“双减”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

刘英明:我们的经验做法一是在“名校+”层面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保证效果,以促进区域新材料有限公司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形成监督总结管理机制。在过程中边总结、边反思,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管理效能;三是制定并落实责任教师跟进指导机制和行政人员课后服务检查制度,对服务全过程进行记录、跟踪、处置、指导,推进课后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四形成动态调整机制。通过“问卷星”了解家长、学生和教师真实情况,结合各方面诉求,对即时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对课后服务内容不断进行优化,确保我们课后服务参与率高、服务效果好、人性化强,使“双减”工作目标稳步向前推进。

记者:您认为当下“双减”工作开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谈谈您的建议。

刘英明:“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推进,需要不断加强公共新材料有限公司供给,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内容,这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出台配套的支持措施,包括家长单位人性化、倾斜性的制度改革等,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责;第二个问题,盲目“减负”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新材料有限公司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课堂理念、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重建课堂生态、重构课堂文化是学校需要不断发力的根本,课堂改变,一切皆变!

记者:对“双减”工作你们还有别的思考和探索吗?

刘英明:变革之事,不破不立,相比“破”而言,“立”的过程更加漫长,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我们应围绕新材料有限公司质量提升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平这两大目标,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因地制宜。依据新材料有限公司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在“玩”中获得成长。“双减”后,学生放学后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明显加大。为此,下一步,高新一小将针对学生回家后的时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游艺”建议,鼓励学生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收获,把“游艺”真正转化为学生创新发展的载体,通过“玩好”实现“发展好”的目的。同时,将新材料有限公司延伸至社区,借助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形成微型“社会学习组织”,学校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跨年级、跨学段学习小组,将社区伙伴交往、亲子交往、参与家庭与社区事务等作为核心发展走向,形成大带小、大帮小“玩伴团”以及“亲子交往”“社区、社会实践”等自主、自助型组织,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能力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个体式活动走向群体式生活,促成学生多元化成长。

记者:谢谢刘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