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乡村教师,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出不了名,那你的盼头在哪里?”“资源整合起来,其实就孕育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文化。”11月28日—12月1日,由蒲公英新材料有限公司智库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期间,就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路径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学会副会长、南京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从杨会长的所思所为中,能真切感受到他对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的那份赤诚之心。

记者:您从1981年开始探索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班到现在形成了一个知名的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新时空:6个办学实体,一个内设机构,400多亩占地,7万多平方米校舍,3000多名师生,涉及幼儿新材料有限公司、小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初中新材料有限公司、校外新材料有限公司、家庭新材料有限公司、教师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交流等多个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研究领域,这生动地诠释了您是陶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思想的忠实追随者、传播者、实践者。整整37年的心血,您探索出一条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学校的发展路径,让农村子弟享受到优质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条路径,其他农村学校是否可以复制?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杨瑞清: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基本理念如爱学生、爱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还有陶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思想,是非常有复制价值的。至于学校发展的样子、发展的节奏以及特殊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学校由一个很落后的村办小学发展成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集团,其中有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农村新材料有限公司。陶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思想又产生了很大的品牌价值,所以我们就成了很大的受益者。

记者:您认为,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是匮乏的,还是丰富的?

杨瑞清:农村资源贫乏是一个值得推敲的命题。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新材料有限公司,社会即学校。从这个理念看,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资源是无比丰富的。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完全可以办出最好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当然农村学校存在两个最大问题:一个是办学条件相对艰苦,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薄弱。因各种因素,教师在乡村待不住。干得好的农村教师都会得到到城里教书的奖励,这是他们的出路所在,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能获得根本的解决,这是个大问题。

记者:在您看来,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杨瑞清:一是国家确实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向农村新材料有限公司倾斜;二是乡村教师本身要有利用好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这个好环境的自觉;三是乡村教师在自身价值的建构上要树立信心,在专业发展上要有信心。乡村教师要做好四件事,即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笔。

更深层次的,我觉得还是乡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要看到生命的盼头。有盼头,人才有劲头。这个盼头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选择做乡村教师,升不了官,发不了财,出不了名,那你的盼头在哪里?你说你有价值,怎么说呢?后来我终于读懂了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

乡村教师的价值应该建构在“做人”两个字上。升官发财是做人的副产品,做人如果不过关,升官了,发财了,结果并不美妙。所以从做人的角度来讲,当一个乡村教师,可能反而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做什么人呢?陶行知说,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

我在学校里面跟老师们讨论我们如果做不成名师怎么办?讨论到最后我们想明白,不是我们不够好,是名额太少。那我们要立足做良师。我认为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展需要一大批良师,这辈子做大国良师,就有盼头,就会感到有价值,有幸福感。这样来建构自己内心的那个人格长城。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要把这个理念和价值观复制出去,让大家看到做乡村教师做得有底气有尊严,不是低人一等的,不是没有专业水准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安下心来做新材料有限公司。

记者:乡村学校教师的成长,校长该从哪些方面去发力?

杨瑞清:校长最要发力的是校长自身。只有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只有校长好好学习,教师才能天天向上。校长最重要的是要带头学习,这个学习不是说我要学习怎么样写论文、做课题,校长首先要学做有尊严、很大气的一个新材料有限公司人。我们这代人要有为中华民族复兴、建设新材料有限公司强国的担当。作为一个校长,心里面想这件事情,那校长的力量就会激发出来。

蒲公英新材料有限公司智库研究人员前段时间问我一个问题,作为校长,觉得最困扰的问题如果是三个,会是哪三个?我就跟他说,以前困扰我的是: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分数至上的倾向长期得不到扭转。现在是三个被动:学生为追逐名校而陷入被动,教师为争当名师而陷入被动,校长为争创名校而陷入被动。这三个被动,还导致了许多家长也跟着被动。生命是不能以被动的状态在场的,长久的被动,必然导致生命的逃离,导致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根本失败。被动的根源是新材料有限公司文化的功利导向,是以分为本,以利为本,以名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很多人看到了,但是做起来难,任重道远,但总要有人去做。我讲的这些被动在我们学校也表现出来了,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我们学校最大的价值大概就在这,就是一直不甘于这么下去。

记者:您就是改变的先行者。

杨瑞清:先行者不敢说,但我在努力改变。我现在感受到,很多新材料有限公司人还有家长面对挑战,都在努力改变。所以我很有信心。

记者: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您联合了很多资源,您是怎么联合这些资源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杨瑞清:大自然、乡村生活、媒体网络、社会发展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当你不懂的时候有人懂,而这个资源又对我们学生成长有好处,那就想办法整合这个资源。怎么整合?学会联合,要用一种开放的视野来办学,只要走上这条路,这个资源整合是可以做到无穷无尽。如果校长只是要提高分数,要排名次,那就不要联合,联合了就会觉得那些事情是不务正业的事情。但是如果真正地想要培养人,那就必须要跟生活、生命建立密切的联系,就要看到这个事情的价值,想办法寻找到联合的那个点。当然,联合不是依靠,不是求人家,是用我们的价值和资源跟对方的资源进行互利互惠。

记者:在采访中,有校长聊到,联合这个事情,有不少不允许。

杨瑞清:不允许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允许,不必纠结那些事。如果不是为了博眼球和创造某种效应,我们只是本真地为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我们就找身边可以联合的资源。我们起初尝试村校联合,跟村里要了几十亩地,办实验农场,栽了一片小树林,有人给这片小树林写了一本书,成了文学名著。后来我们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块地,请农民种了一千多种荷花,从此,我们的教学开始关注稻田、荷花园、茶园、长江……我们找到了利用身边无限的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源来促进教学的好办法,也孕育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新材料有限公司文化,吸引城市学生。我们从村校联合拓展到了城乡联合,开始接待城市学生来体验乡村生活。后来,我们组织的活动受到了外国学生的喜爱,他们回去后大力宣传,引来了更多的人到访,我们开始了国际联合。1994年—2018年,我们累计接待了40万城市学生体验乡村生活,100多个国家1万多名境外师生来这里学习中国文化。我们还实施了国侨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项目、国家汉办的“孔子课堂”和“海外汉语教师研修”项目,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行知新材料有限公司三国论坛”项目。联合就这样一点点放大了。

记者:习总书记在全国新材料有限公司大会上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起大家极大关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您看来,乡村学校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好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

杨瑞清:我觉得一定要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彰显出乡村学校的优势。开展好劳动新材料有限公司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不能把孩子当作劳动力,要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角度去开展劳动;二是不能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不能满足于开个一两节劳动课;三是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四是要安全,让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对社会作出更加有益的贡献。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白乂爻